1月14日,顺德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勇,区社工委副主任蔡俊豪,大良街道农业和社会工作局副局长朱剑萍带队先后走访中区社区和大门社区。各镇(街道)社工委代表、17个社区营造示范点及拟建示范点村(社区)代表、执行团队代表、区社创中心代表以及新闻媒体,共计50多人参加本次活动,共同分享大良社区营造工作开展的经验与心得。
▲王勇了解大门社区志愿服务站工作开展情况(顺德城市网摄)
中区社区
看到黄色旧楼房,我们不免想起一些怀旧复古的推文,所谓的“缱绻时光”,让不少摄影发烧友醉心寻找这迷人的一角,尤其有猫眷恋的街头小巷。大良中区完全符合这番景象的设想。然而,如何把这番独特的“旧景象”由“独乐乐”扩大为“众乐乐”,转“绻缱”为“圈粉”呢?
由持续12年的“街坊节”,到今日不遗余力地推动社区营造、活化公共空间,开展“有您乐健步” “社区有画说”等多种不同形式的项目活动,为调动居民参与,大良中区绞尽脑汁。
大良街道中区社区两委委员邱少媚介绍,在推动社区营造之前,中区已经尝试通过持续开展“街坊节”联动社区各方力量,但在正式推动社区营造和引进社工机构之后,社区居民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居民服务的诉求和居民提议的平台都搭建起来了,社区矛盾弱化,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区也更加和谐友爱。
启创社工何颖琳带领大伙一路走进东苑小区和启创驻点“小黄楼”,娓娓介绍小区清新独特的墙绘如何成为居民相约地标、以及社区居民们“合力经营”小黄楼等公共空间背后的模式,同时分享了目前中区社区营造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二是长者关怀,三是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化。
大良街道农业和社会工作局副局长朱剑萍总结道,中区是一个城市化较快的社区,能使用的公共空间很少,老龄化较为突出。在这种“天然条件”不充分的前提下,大良中区挖掘到自身的独特资源和优势,如首先发动小区退休老干部参与,发挥他们余热和榜样作用,调动更多居民加入社区活动。
大门社区
大门社区具有已发展较为成熟稳定的“众善乐融长者服务中心”项目、“积福田·梦想农园”残疾人服务项目、大门敬老院以及居委业已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作为平台,以此整合社区资源,社区凝聚力得以翻倍增强,成为名副其实的众善乐融新社区。
走访中,王勇书记和参访人员亲切交谈,当听闻社工机构有相互学习的需求时,随即建议各镇街应该加强彼此交流,相互间多多走访,以此作为借鉴和学习的契机,开拓视野,打开思路,将1变成10。
在志愿者服务站点中,王勇书记翻阅居民捐赠的绘图书籍,并和蔼地问候值班小志愿者,得知志愿者服务站都是本地高中生和大学生组成后,不禁赞叹:如此小的年纪,就能有这么大的服务意识,真不简单!
顺心社工主任蔡小琼带领众人走进北泉李公祠志愿者服务站、大门敬老院、众善乐融长者服务中心、积福田——梦想农园,并一路上详细地分享社工机构切入当地社区工作的方法,以及如何善用当地志愿者资源。
在参观走访结束之际,朱剑萍副局长提到大良社区营造的选点都是靠近居民,确保能够充分地服务到居民,因此现在居民的参与度非常高。几年前大门社区是比较乱的,推进社区营造之后,毫不夸张,效果超过预期,当年质疑工作的老人家都写感谢信回来给服务站,并且大门志愿者服务站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这的确是一个“华丽”的转变。
有镇街社工委代表感叹道,交流学习是太有必要了,与其道听途闻,不如亲临其境,社区营造最重要就是能调动居民的参与,而大良两个示范点的走访让大家了解到聆听居民心声的重要,并且能够学到一些工作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