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顺德区社工委评出第一批社区营造示范点,在此基础上,如何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顺德基层治理提升来深化拓展,使社区营造覆盖面更广、程度更深、成效更大,成为推动顺德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在动力,值得深思。
▲区内首批8个社区营造示范点授牌仪式
从国际上看,社区营造得以在全球推广,主要是为了应对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发展给社区带来的负面冲击和总体危机,如农村及旧城镇经济衰落、相对贫困人口出现、人口大幅增加后社会服务缺乏、社区归属感和参与度消退、人际关系疏离、地方文化特色丧失等等,它在本质上是社区成员基于共同愿景的经营和创造,通过集体的持续行动重构社区粘性与活力,促进地方善治和福祉。因此,社区营造是“人、文、地、产、景、服”六个维度的总体推进,而不只是单个项目的实施;是内生机制和可经营事业的建立,而不只是阶段性活动的开展;是“造人”即组织和人才的培育及社会资本的积累,而不只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提供;既要内部居民参与,也要外部跨界合作和资源进入。不同的是每个社区可以因地制宜,但总体上不会脱离这个轨道。
回到顺德,今后深化拓展社区营造,个人建议,可以在以下三方面重点探讨。
一是提供更具力度的政策保障、稳定的资金支持和长远的规划指引。这会让区、镇政府部门和村居更重视、支持社区营造工作,并且有稳定的预期与具体计划,既有助于解决未参与者在观望、想参与者怕难持续及已参与者缺乏长远谋划的问题,也有利于协同各个党政部门及社会资源投入到社区的整体发展。如美国西雅图社区媒合基金制度化、恒常性地为社区提供资金资助,有效吸引和支持更多的团体和居民参与社区营造事业。
二是强化专业组织和人才支撑。在推动社区营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不是缺资金,而是缺有责任感和能力的组织与人才;社区营造要持续,关键也是要有一批专业团队和德才兼备的骨干。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的社区营造非常注重培养和引入社区规划师、社区设计师,由他们牵头组织、发动居民共同进行社区规划和项目策划,提高营造水平和项目质量。容桂马冈村能够开展社区营造,有赖于一心社工及由其培育起来参与长者服务的志愿者——大叔大婶们。而重中之重,是强化社区党组织和村居委会成员的培养并发挥其关键作用,因为他们在社区事务中具有领导角色,拥有不可替代的组织、资源、信息等优势。
▲马冈社区志愿者
三是注重内生机制和可经营事业的孵化培育。社区营造既是一种理念和方法,也是一种机制和事业。只有内生和可经营,才能在没有外部资金输血的情况下自我运转。所以,参与组织的专业化,社区人才的知识与技能提升,互助平台和机制的建立,社区经济的发展,对外合作关系的搭建等等都是社区营造持续的基础。如台湾桃米新村的社区营造,就是“一个原先不被看好的农民劳动社会,努力蜕变成乡村知识服务阶层的社会转型过程。”伦教仕版村生态合作社通过提供乡村体验游和蕉蕾茶的生产销售,在取得收入的同时也使其成员得到学习和改善,逐步构建起社区自我发展和行动的能力。另外,加强跨界合作和资源引入非常重要。顺德区委区政府最近提出的村企结对共建行动,就是要借助企业家、乡贤、乡亲的资金、经验、信息等资源来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