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在顺峰。我们吹过顺峰山的风,看过碧丽湖的月。我们欢笑,我们流泪,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这首诗印在顺峰社区口述历史《不负韶华》的封面上。十位社区热心长者与两名社工组成了书本的创作小组,近两百页的书中,记载了长者们的历史记忆,也传递着顺峰社区特有的历史文化
自2017年起,由大良顺心社工服务中心运营的“众善乐融顺峰社区长者服务中心”项目进驻大良街道顺峰社区,希望通过挖掘长者力量,共建众善乐融的幸福家园。2018年,该项目获顺德区社会建设“众创共善”计划支持。项目团队探索在社区层面上更完善的服务路径,回应社区在养老、历史文化的活化等共同关注的话题。
为社区长者量身定做长者学堂
顺峰社区位于大良街道的东南面,分为顺峰、 顺糖、 金桂三个居民小组。摸底调查数据显示,社区内60岁以上的长者超过1600人,占居民总数的25%。顺峰社区的领导十分重视社区养老的问题,于2017年引进顺心社工开展长者服务项目。
社工付红霞回忆称,由于之前社区是没有开展过社工服务,所以很多人一开始对社工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每天早上社工都会组织长者在篮球场做操,锻炼实体,按照惯例,做操前都需要去扫一下树叶的。一开始的时候,这些事情只能是社工提早去到那里先做完,然后再组织长者做操。” 她说,“后来,慢慢就会有长者主动出来扫地,也有很多人会主动问还需要什么帮忙的。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更是值得欣喜的。”
在采访中,付红霞的话得到社区长者的印证。云淑媛说:“很多长者都是一样的,从观望到热心去参加社工所组织的活动。” 现在,云淑媛经常参加非洲鼓的学习和表演。在她看来,打鼓能锻炼到身体,同时也有益于身心健康,“有些人平常不怎么说话的,参加了这些活动后都变得开朗起来。
据介绍,非洲鼓是顺心社工推动的“长者学堂计划”中的一个课程。付红霞表示,长者学堂计划在大良和容桂的多个社区都有开展,社工会针对社区的特性来开课,顺峰社区所开设的课程有非洲鼓、瑜伽、健康养生等。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开展了一门 “智能手机使用” 的课。付红霞说:“平时偶尔都会有长者来问我们一些手机使用的问题。为回应这种需求,我们邀请顺职院的志愿者来教他们拍照、使用微信、上网等等一些简单的操作。”
据悉,顺峰社区的长者学堂相当受欢迎,每天都会有四五十人来上课。“我们希望通过开设长者学堂,在提升长者生活品质的同时,发展长者力量,播种众善乐融的种子。”付红霞说。
以老助老营造众善乐融的社区氛围
相对于长者学堂的大范围覆盖,顺心社工还专门开展“长者个别化服务计划”,带动众善乐融的社区氛围。社区内有一些独居的老人家,社工机构会针对性地提供一些可以切实解决当时困境的服务:如物质比较紧缺的,会链接社会资源去送一些生活用品给她;有些因为生病而长期不能出门的,社会就会定期去探访,陪他们聊聊天。
此前,有一个老人家以前住在一间危房里面,社区居委给他提供了一个新住处,但她总是不愿意搬走。社工知道后,就积极做她的思想工作,同时搭建双方沟通的桥梁,最终他是搬离了危房,“现在有时候碰到,他会向我们致谢,说她现在住的很放心。”
在付红霞看来,想要做好社区的养老服务,单靠几个专职社工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幸好还有一群给力的志愿者。而这些志愿者都是社区里面的长者,整个团队大概 40 人。
“我们之所以要组建长者志愿者队伍,目的就是要达到以老带老、以老帮老的效果。” 她说,“此外,由于很多活动都是恒常性地举行,所以志愿者要能稳定地提供服务,而很多年轻人都有工作事务,故而长者最合适。”
素宴是众善乐融的一大特色项目,相对于其他社区来说,顺峰社区没有一个固定的饭堂,所以每次举办素宴的时候都要寻找场地。付红霞表示,有一次举办的素宴的时候,由于选址在户外,天突然下起大雨,这群长者志愿者是带着帽子、穿着雨衣坚持做饭,“那场景实在让人感动。”
编写口述历史书记录社区历史文化
顺峰社区历史文化深厚、知青文化、顺德糖厂“实业救国”文化是该社区特有的文化。“我们进驻的时候就听说过这里的历史,大家都是口口相传,然而并没有记载下来。” 付红霞说,“跟一些长者聊起这些历史,大家都觉得如果没能记录下来会很可惜,于是就着手启动写口述历史书的计划,来记录和传承社区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爱国精神。”
后来,十名社区长者与两名社工组建了写书的主力团队,去寻访老人,并收集资料。其中,80多岁的林星业是这本书的重要贡献者。他白天去访问,晚上回家就写稿,手稿都写了厚厚一沓。问及原因,他说:“要把自己知道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尽自己的责任去记录这里的历史,把文化传承下去。”
除了主力团队外,很多社区居民都积极提供内容线索。在众人的努力下,《不负韶华》一书终于在今年4月份首印。该书分为四大篇章,记录了顺峰山农场、顺德糖厂的发展史,并有多位职工的故事。
付红霞称,自己在参与《不负韶华》的创作过程中,深深被他们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下阶段,希望能去到学校里面分享这些故事,传播这种精神。目前已经召集长者开了个说明会,接下来会对他们进行培训,预计在年后就可以去上课,真正让让老一辈的刻苦耐劳精神和爱国情怀继续在年轻人的心里开花结果。” 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