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会服务网   |  
投诉监督热线:监察审计部 0757-29973378
佛山市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是顺德区委区政府设立的法定机构,是顺德社会治理创新枢纽和智库。
公益创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公益创新
众创共善 | 一屋老友记:每天过得有滋有味
时间:2019年01月23日   浏览次数:2152   作者:顺德社会创新中心   来源:凤凰网广东
前言
      南水村位于勒流街道东南部,远离镇中心。从南水牌坊一直走进去,公园里、树荫下,总能看到长者的身影。他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或聊家常,或下棋。在这里,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500多人,占人口数的18.41%,人口老龄化严重。

      2018年3月,南水村委会经过申报顺德区社会建设“众创共善”计划,联合君行社工机构开展了“一屋老友记”项目。该项目开设耆乐课堂、健康讲座、心理慰藉等活动,还成立了长者零距离志愿者团队探访社区孤寡老人,并从志愿者团队中挖掘积极分子组建了讲师团,根据他们自身的才艺开设课程授课,令长者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老有所乐:开展多彩活动,丰富晚年生活


      “村里工厂比较少,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因此,居住在村里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南水村党委委员洪玉敏意识到,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发展,关注老龄人生活质量,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如何乐”“在哪乐”,这成为丰富南水村长者晚年生活的重要问题。2018年3月,南水村委会经过申报“众创共善”项目,联合君行社工机构开展了“一屋老友记”项目,解决长者“如何乐”的问题,同时把南水村长者康乐中心作为开展活动的主要阵地。
      南水村长者康乐中心有两层楼,多个功能室。站在外面,就能听到这里传来的欢笑声。在一楼,长者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玩棋牌娱乐助兴。而在二楼,十几个长者围坐在一起制作丝网花。

      这里长者的晚年生活如何?从宣传栏就能略知一二。在这里,张贴着各种教育课程通知,有瑜伽课、丝网花制作、书法班、烘焙课等。同时,还张贴着长者耍太极、跳舞、打门球,唱粤剧的照片。


老有所学:开设“微信学习班”,做智慧老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和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不少长者还不会操作微信,甚至不会用智能手机,导致与子孙晚辈的交流无形中产生了微妙的“隔阂”。
      60多岁的张姨最初只使用几百块的老人手机,只能打电话,收发短信。对于智能手机,她既好奇,又害怕。“智能手机能够付款、查看公交车啥时候到站、还能用微信收发信息,一部手机有那么多功能,我就觉得很好神奇啊。”但当孩子提出送她一部智能手机时,张姨毫不犹豫就拒绝了,“我都一把年纪了,记性又不好,学不来的。”
      像张姨那样,渴望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感受便捷的科技生活,但又苦于没人教,害怕学不会的长者不在少数。对于长者这样的需求,“一屋老友记”的项目社工何雪姬都看在眼里。因此,为长者“量身定做”,开设了耆乐课堂之“微信学习课”。
      在微信学习的课堂上,社工何雪姬为长者介绍了智能手机的许多应用功能,包括如何连接Wi-Fi、微信群报名接龙、在微信收发红包、扫码付款、使用小程序等。为了避免长者学完就忘,忘了又不好意思问的情况,社工何雪姬贴心地把每个步骤都打印出来,让长者回家对照反复练习。课堂后还布置小作业,强化长者的训练,从而更快地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如今,张姨已经学会了在微信群里跟帖接龙报名“一屋老友记”的项目开展的活动,还能用微信和家人朋友聊天、视频。出门搭车不用提前半小时到车站上苦等,只要使用小程序就能知道公交车的到站情况。买东西也不用带零钱,用手机“滴一声”就能买单。张姨笑眯眯地说:“学会了用智能手机,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精彩多了。”

      然而,开设微信学习班的目的,不仅在于让长者感受科技生活所带来的便捷与乐趣,更重要的在于让他们走出第一步,勇于尝试新事物。


老有所学:长者担任开设课堂,发挥余热


      因为年龄而退休并不等于生活就此落下了帷幕,他们仍然希望在有生之年,发挥自己的余热,继续贡献社会。“一屋老友记”则组建了一支“志愿者讲师团”。团队成员都是长者,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与才艺开设课堂,站在讲坛上担任讲师。目前,志愿者讲师团有6名成员,分别开设书画、厨艺和丝网花制作等课堂。
      在这里,张姨扮演着两种角色,既是耆乐课堂的学生,也是讲师。作为厨娘的张姨,开设了烹饪亲子课堂,教他们制作酱油萝卜、九层糕、冰糖柠檬等。如今,张姨已经拥收获了一群“小粉丝”。经常在大街上,就被曾经参加过她的课堂的学生问:“张姨,下一堂课教什么啊?”目前,张姨已经上了5堂课。这给张姨带来的变化,社工何雪姬看在眼里,“最开始她很内向,也不自信,总担心自己讲错。现在一个人讲课都游刃有余了。”
      同样是讲师的潘姨则开设“丝网花制作”的课堂,教长者制作玫瑰花、百合花、郁金香、马蹄莲等。潘姨从最简单的玫瑰花开始教学,套丝网、调整花瓣形状,一步一步都讲得非常细致。她还会一边说一边对学员进行手把手教学。他们制作的丝网花会进行义卖,义卖所得就购买爱心物资送给有需要的家庭。

潘姨开设的“丝网花制作”课堂现场

      “在这里我们参加各种课堂和活动,享受了服务,现在我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服务他人,这当中能够收获’给予’的乐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潘姨说,成为讲师后,让自己找到在社会上的角色,也找回了自信心,拥有更年轻的心态。


Copyright © 2013-2020 顺德社会创新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38675号-5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27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