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会服务网   |  
投诉监督热线:监察审计部 0757-29973378
佛山市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是顺德区委区政府设立的法定机构,是顺德社会治理创新枢纽和智库。
行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资讯
人物 | “盟主”潘志豪:聚热心人帮扶贫困儿童
时间:2017年04月18日   浏览次数:2087   作者:顺德社会创新中心   来源:顺德社会创新中心

编者按

潘志豪,70后,顺德容桂人,童心志愿者联盟会长。

2013年,他接任童心志愿者联盟第二任会长。3年来,联盟专注于贫困儿童的帮扶和助学工作,灵活将贫困儿童探访与亲子教育结合,成为顺德人参与度极高的公益品牌活动。各界顺德热心志愿者参与联盟举办的各项活动,并为公益活动出钱、出力、出点子。

在当前,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在探索为慈善活动嫁接商业模式,童心联盟并无明显优势,一部分的社会资源被分食,如何继续创新模式、优化项目,提高社会参与度,是潘志豪在公益领域面临的新挑战。他将顺德人低调实干的作风带到了公益领域,用经营企业方法的长处来经营公益组织。



在顺德一家餐馆见到潘志豪时,他身着白色T恤、洗水牛仔裤,留着清爽的短发。看上去并不像一个圆滑的生意人。坐定之后,他说联盟曾租用过一间办公室,但后来为营造温馨的讨论氛围而取消。现在理事会开会就在餐桌上,理事们更喜欢边吃边讨论工作的轻松氛围。

潘志豪是土生土长的顺德容桂人,自由职业。2012年,他还只是童心志愿者联盟的一名普通志愿者,常带着女儿积极参加联盟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当时,联盟成立不到半年。2013年,童心志愿者联盟举行换届选举。首任会长何庆松卸任,潘志豪被大家推选为新一任会长。

童心志愿者联盟自诞生之初,便针对贫困家庭的中小学生开展帮扶、助学项目。联盟现有200多名志愿者。三年来,在潘志豪的带领下,联盟每月固定组织一次对贫困地区儿童的帮扶探访活动。志愿者们的公益足迹踏遍高明、三水、罗定、广宁、英德、翁源等地区。

童心联盟在探访之余,发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力量,开展对贫困儿童的“一对一”助学,现已对口资助197名贫困儿童继续学业。随着爱心资源的不断捐献,刚开展的重疾儿童救助、为临界低保户发放贺岁“爱心包”等项目获得较好的社会效果,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一批批像潘志豪一样的顺德的热心志愿者加入童心志愿者联盟,将商业智慧融入公益事业,成为社会公益团体参与社会创新的典型样本。


发动资源拥有者参与慈善


在三年前,潘志豪接任会长时,联盟刚满周岁。这个“新生儿”在本土的影响力还不高。联盟账目上只有2万余元善款,答应高明一所学校资助2年的奖学金要淘空家底才能支付。如今,在顺德公益团体圈子内,童心志愿者联盟已树立一定的知名度。

潘志豪接任后首先重组了理事会,理事会现拥有14名理事,其中包括企业高管、法律顾问、财务顾问等各行业精英。针对过去管理松散的情况,潘志豪要求每月定期召开理事会议,总结上月工作,计划以后的活动,增加志愿者们的凝聚力。

潘志豪考虑增加拥有更多社会资源的热心人士成为理事会成员,有益于童心联盟开展更多、规模更大的公益活动。当许多民非组织为资金犯愁时,童心志愿者联盟依靠丰富的社会资源,筹措到充足的资金。例如,联盟内的小企业主和行业精英,联络了大量本地企业为爱心义卖捐献产品或服务。

志愿者参与度不高是另一个让众多慈善组织头疼的问题。在联盟内部交流的QQ群上,拥有大量的“僵尸粉”。他们加入QQ群后却很少参加童心联盟的讨论,甚至慈善活动。为了鼓励志愿者们为童心联盟出谋划策和参与各项活动,潘志豪率先注册微信公众平台,组建一个更具“黏性”的微信交流群,群成员均为参加过两次童心慈善帮扶活动以上或有过突出贡献的忠实“粉丝”。

虽然有点像商业营销手法,但“粉丝”可优先参与“一对一助学”探访活动。每一次活动从筹备到举行,都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再由“粉丝”转发,增加社会宣传力度,推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活动的关注。在该运营模式的推动下,志愿者的参与度高涨,通过口碑传播带动更多的新志愿者加入。


用做企业的方法做公益


整合社会资源、培育忠实“粉丝”、增加志愿者黏性、良好的口碑传播……他做公益的打法,体现了长期积累的商业智慧。在顺德社创中心原商界合作部负责人张玉升看来,潘志豪是用经营企业的方法经营公益组织。

3年来,童心志愿者联盟在张玉升心中的印象是合法合规、管理规范、信息公开,财务透明。理事会成员多是各行业精英,潘志豪并不希望利用手中的权力控制一切,而是调动每个人自身的智慧融合到公益活动中来。理事会成员合理分工,互相协作,既有规则又弹性变通。“他很有凝聚力,更像一个统筹者。理事会开会就像董事会开会,不搞‘一言堂’。”张玉升评价。

潘志豪和他的团队巧妙地将商业逻辑融入公益。他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发现很多家庭希望让自己的孩子知道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和感恩他人,带着孩子到贫困的地区参加公益活动。于是,亲子教育嫁接贫困儿童探访的想法诞生。例如,去探访罗定地区的贫困儿童,将亲子游与探访活动结合在一起。这一方面让孩子更了解贫困家庭,深度参与探访。同时,也增加孩子与父母的互动,让其了解大自然的常识。

这种模式深受许多家庭的欢迎,极大激发了社会参与热情。顺德社联秘书长罗海鸣称,童心志愿者联盟是顺德较早将扶贫探访与亲子游及企业团建活动嫁接的民非组织,在顺德做出了一定品牌效应。


一人捐十万不如人人乐捐


潘志豪身上拥有典型的顺德人特质。他从小看到乡亲们热衷慈善,帮扶贫困或弱势群体,为家乡尽一份力。潘志豪小时候,母亲经常告诫他,“低头干实事,用行动说话,总比只是口头上说说强”。回馈社会、扎实做事的朴实慈善观就这么形成。

潘志豪上任之初,很少对外进行宣传,总是低头办实事。每次从政府部门或校方拿到贫困儿童名单后,带领理事成员先亲赴当地进行排查,确认其是否符合受助条件,排查结果对外公布。每次活动募集的资金,受助的对象,资金流向都一一以明细公布。

他的实干,不仅让联盟在顺德公益圈树立良好口碑,更使团队有了向心力。一开始,联盟内部常有七嘴八舌意见不一的情况。潘志豪因为坚持低调实干,获得了团队的认可,互相形成良好的默契。直到现在,对外宣传时,他都不爱刊登自己的个人照。

在他看来,让更多人参与公益活动,而不是让个人出名。“相比一个人捐十万,我更倾向十万人各捐一元,公益的本质在于人人参与,助人自助。”


对话潘志豪


Q:目前联盟的资金来源为何?

潘志豪:主要向社会募集,分为两类,一为捐款,二为捐物。幸运的是,联盟主要由中小企业主和中产志愿者组成,筹措资金压力不大。2015年于顺德慈善会冠名为“童心志愿者爱心基金”。团队也有和企业合作。他们捐献资金,我们提供项目方案。比如说,今年中秋节,侨外移民公司举办了一场中秋答谢会,募集了1万块善款。童心成为接收对象,我们与侨外移民公司经过磋商,将该善款用于一个资助项目上,并在会后明确资金流向。


Q:“探访+亲子游”模式如何运作?

潘志豪:比如去罗定的一家中学探访贫困学生。我们就会在微信群里发通知,将经过排查的受助对象情况、具体行程等事项公布。根据路程的远近,组织参与人数,采取自驾或租大巴方式前往。基本上都是家长带着小孩的家庭式参与。每次探访十余户贫困儿童家庭,挨家逐户探访,送上一定的生活物资,将其实际的困难登记在册,有助于当地政府部门开展进一步的扶助工作。还有,比如我们组织志愿者到高明“摘冬瓜回家”的方式,帮助滞销的农户,把摘来的冬瓜用于义卖,义卖所得捐给贫困儿童。


Q:你们怎样保持信息公开和财务透明?

潘志豪:每组织一次探访活动,受助对象提前排查,理事会内部讨论和筛选受助对象,活动过程中所有费用由全部参与者筹集(AA),活动结束后,明细账目在微信群上公布。另外,每月召开理事会,第一件事就是公布财务报告和账目明细,讨论开展哪些项目和如何开展,总结经验。理事会议多在餐桌上进行,就餐费用由理事会成员AA承担,除资助和工本费外,童心的运营费用为零。


Q:和其他民非、社团组织相比,童心志愿者联盟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

潘志豪:童心的特色是较早留意到了贫困儿童助学的需求。这个需求不仅指受助人有需求,志愿者、企业、机构也有需求,也在寻找受助对象和项目。童心助学的定位恰好对接这两块需求,并且一直专注于该领域。另外,理事会成员以中小企业主、行业精英、白领为主,撬动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强,团队内部团结。项目公开、透明,在无论志愿者或活动参与者中都树立了较好的口碑。


Q:接下来,童心志愿者联盟的发展计划?

潘志豪:越来越多的团体、组织效仿,更多的弱势群体受惠。但同时原有的社会资源分散。那么,童心面临着创新和升级的压力,之前的模式已经很成熟,但趋向饱和。接下来我们要思考创新模式,怎么把公益做到深入民心,提升社会参与度。



 摘自《顺德社会创新者(第一辑)》


Copyright © 2013-2020 顺德社会创新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38675号-5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27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