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会服务网   |  
投诉监督热线:监察审计部 0757-29973378
佛山市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是顺德区委区政府设立的法定机构,是顺德社会治理创新枢纽和智库。
行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资讯
梁维东:社改仍存在参与度不足问题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浏览次数:3110   作者:顺德社会创新中心   来源:顺德社会创新中心

顺德君行社会工作及研究中心负责人叶楚君。

 昨天上午,区委副书记、区社工委主任杜镜初和区委区政府副秘书长、区社工委副主任李允冠等考察伦教社区发展创新中心。



       对于这个参与度偏低,我是这样理解的,顺德有改革的DNA,比周边地区还是有相对优势,但参与度偏低并不是我们市民的问题。

       政策不完善,透明度、方案先进科学性还不够,很多人想参与,但对之后的周边配套和环境信心不足,就无法再继续。

       ——— 梁维东

       各镇街对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也不平衡,有的点子多投入大成效好,有的有想法但行动慢见效慢,有的仍在“坐、等、靠”。

       ——— 杜镜初

       南都讯 顺德三大改革启动已近三年,今年区两会多次提到将回顾改革,昨天就首先召开了社会体制综合改革(以下简称社改)工作会议。社改交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接下来的方向又如何?区委副书记、区委常委杜镜初称,目前顺德区镇村三级社会服务体系已日趋完善,政社企的合作网络也日益健全。但区委书记梁维东在讲话中首先强调的还是社改的意义,他认为社改仍存在参与度不足的问题,社会仍需要加深认识。

       杜镜初:建议镇街书记去伦教看看

       昨日是近来少有的全天会议,上午由杜镜初及区委区政府副秘书长李允冠带队走访伦教、杏坛和容桂三地的社会创新管理项目。

       伦教去年11月正式运营的社区发展创新中心吸引了不少眼球,这个和区社会创新中心很相似的项目通过引入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该中心的第三方运营机构,目前已吸引了10家功能、特色各异的社会组织进驻。这些社会组织根据自身定位在社区服务中找到了对应位置,在共同的平台围绕社区营造进行各方面的服务。

       而在容桂,则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容桂青年营。这个项目在去年还是被荒废的马岗中学,经过永亮集团旗下的永亮行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盘活后,今后将成为一个青少年素质教育拓展的营地。除了露营草地、户外活动、青年旅馆之外,该项目还与香港各大童军营地进行外展项目合作,也就说这里未来还将诞生顺德首批“童军”。

       对于这一个个特色各异、又结合本地实际的社会创新管理新项目,杜镜初给予了肯定。“伦教的社区发展创新中心给了我不少启发,功能齐全内容覆盖面也广,是目前十镇街之中做得最为全面的,我也建议各镇街书记接下来可以去参观学习一下。”

       他说目前区镇村三级社会服务体系已经日趋完善,覆盖社会各领域的改革机制也在逐步深化,镇街又发展功能、特色各异的社会创新综合平台,可以说社改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没有下达考核指标任务的情况下。”

       同时他也总结了不少社改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各镇街对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也不平衡,有的点子多投入大成效好,有的有想法但行动慢见效慢,有的仍在‘坐、等、靠’。”同时,一大问题就是社会工作人才不足,“现在区内有证照的社工只有500多,而南海区已经有600多人,这离我们2015年达到1000人规模还很远。”

       梁维东:参与度低源于政策不完善

       “为什么这时候还在谈社改的重要意义呢?”在听完所有部门和代表的汇报后,梁维东讲话的第一点仍是认识社改的重要意义。他解释称,目前顺德对社改的理解是有出入的,“整个社改的内涵和外界、包括我们干部,当中对其必要性的认知和内涵,是有差别的。社改做出来的,社会对其重要性的认知也还没有达到。”

       在他看来,社改顺德自身的实际要求,而在三年的实践中也证明了方向正确。广东俗话说“发财立品”,而梁维东认为所谓的“好社会”就是一个“有品”的社会,“我们常说一些有钱人发财有什么用,都没有立品。而现在很多道德规范都用人民币来衡量,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甚至不及周边地区健康,比较自我和过于追求经济效益。”他说顺德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这是事实,而社改就是希望能够解决这一制约。

       而在实践中,梁维东说各镇街对此也有深刻体会,尤其前几年的多个镇街都有上访、农村群体事件等现象。“说不上风起云涌,但可以说没有一日安宁,各位相信也深有体会。”而通过社改,通过各类社工机构和平台的进入,他认为都会为顺德社会增加了活力和和谐,“虽然内涵还不够广,认知未够深入,但不能否认顺德的方向是正确的,如果有镇街干部现在还不学习不推进,那你就是缺失的。”

       其实早在去年第八巡视组来顺德的时候,就曾经提到,目前顺德改革过程之中认同度高,但参与度低。梁维东表示,“对于这个参与度偏低,我是这样理解的,顺德有改革的D N A,比周边地区还是有相对优势,但参与度偏低并不是我们市民的问题。”

       梁维东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很多时候与企业家交流,他们都会问到顺德有没有什么合适的项目可以让他们参与,这些都不是经济项目,更多的是教育、慈善等项目,“但由于我们缺乏这方面的专业储备,很少去思考和策划,还达不到他们想要了解的程度。”他解释,目前顺德一些政策的规范和引领还未符合市民和社会的期盼。“政策不完善,透明度、方案先进科学性还不够,很多人想参与,但对之后的周边配套和环境信心不足,就无法再继续。”

       接下来,梁维东希望能够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坚定不移地推进社改,逐步完成今年的工作重点,尤其在引进外来力量和结合本土创新方面,“双方互相包容和学习,我觉得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今年社改要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

       制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

       如何更好地向社会放权,顺德2014年有新动作,如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就被提到了顺德社改的工作日程。据杜镜初说,顺德将改变以往社会服务购买的招投标制度,制订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目录,完善相应的招投标制度,引导社会组织联合竞标。

       《顺德区社会体制综合改革2014年工作要点》昨日由顺德区府办印发,33条的工作要点,是从完善社会参与机制、深化社会民生领域改革、优化社会工作体系建设、突出社会组织和社会人才建设、加强社会建设这5个维度的工作重点提出的,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属于优化社会工作体系建设部分。

       据称,近年,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力度不断增强,顺德区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新增1000万,不少镇街也加大了购买力度,然而有关的制度却未及时赶上。如,社会服务的招投标制度基本上是按照工程招标的方式实施,没有考虑到社会组织各有所长,服务具有连续性、长期性特点,社会服务验收也缺乏统一公认的标准等等。

       因此,杜镜初说,顺德必须及时制订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目录,完善相应的招投标制度,引导社会组织联合竞投,出台社会服务标准,建立以提升服务成效为目标的社会服务评估体系,探索服务达标自动展期制度。

       [关键词]

      【社会组织】制订政府购买服务目录

       出台社会组织标准化建设方案,引导社会组织加强内部规范化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支持和扶助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积极申报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非营利组织资格的认定,探索研究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税费减免问题,为社会组织营造更宽松发展环境。

       制订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目录,为部门和镇街购买服务提供规范指引,为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强化群团组织枢纽功能,开展职工解困基金会社会化改革探索,举办青少年和妇女儿童公益项目评审,进一步培育、引导、扶持相应领域的社会组织发展,增强群团组织的社会联动力。

      【社会服务】扩大社工服务领域

       扩大社工服务领域,推行社工服务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养老机构等,探索社工服务参与社区矫正、安置帮扶、社区康复、社区退管等工作。

       建立群体性劳资纠纷及时上报和提前介入制度,设立职工法律援助联系点,引导劳动者依法维权,争创国家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

       制定社会服务标准,建立和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评价机制。开展公共服务政策和民生项目的社会评议试点工作。

      【社区营造】确立四个试点

       以杏坛逢简和马东、伦教仕版、北滘君兰为试点推动社区营造,挖掘社区资源、培养社区组织、促进社会参与、发展社区经济。

       在杏坛逢简试点开展社会经济和本土化社会实践探索,引进和培育1~2个社会经济项目,培育农民合作组织,以公平贸易、乡村书院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内容。

       [代表建议]

       社会组织代表叶楚君:

       对社会力量要宽进严出

       叶楚君是顺德君行社会工作及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她昨日代表社会组织在会上发言。谈及现时社工机构存在的问题,她强调政府的扶持和民间社会力量自主性寻求发展是推动顺德社改的两股力量,建议政府对社会力量要宽进严出,管理要重视过程性评价。

       社工机构应建立合作机制

       她谈及目前社工机构存在的问题,指社工机构创办的原因各异,公益性有待考验;过分依赖政府资源,资源动员能力较弱;管理队伍偏年轻,管理人员缺乏;社工人才经验不足,实务能力及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机构间合作机制缺乏,由于政府资源现采用竞争性分配方式,机构间存在盲目竞争。

       她说,具体项目的多机构合作现时也是常见的,但离开了具体项目之后,机构间是否能实现资源上的合作呢?这需要不同机构和组织需要形成共识和理解,故此有必要推动研讨会和沙龙的开办,参与者不仅仅局限于社工机构,也可以是传统的社会服务单位、慈善机构和其他社会团体。

       对社会组织要有过程性评价

       现时不少社工机构的运营项目都是来自群团组织的购买服务。对于群团组织,叶楚君指传统群团组织仍处于中间状态,目前对枢纽型组织的发展思路有其合理性,它有两边联系的独特性,但现时它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清晰———究竟是服务的提供方,还是服务的推动者和信息提供者?这种角色不清引发了一个现象,他们都在找社工,购买社工服务,但社工却不是万能的。

       叶楚君说,作为社工机构的负责人,她所在机构目前正努力为缓解这一尴尬局面出力。举个例子,她所在的机构最近准备推一个妇女维权项目,是政府的项目,已中标。叶楚君说从一开始,她便与妇联组织强调即便社工机构是项目运营单位,但与妇联间并非从属关系,而是合作关系,“这是很微妙的,但只要找准了社会组织的定位,就能更好地发挥优势。”

       与政府探讨、反馈和建议这一部分少了,社会组织容易失去其社会性。如何避免?她在昨日的发言中提了几点,作为社会组织,要尊重社会服务规律,尊重契约精神,所做项目不能仅是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而作为政府,就应对社会组织“宽进严出”,并重视“过程性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管理,让善的机构得到鼓励,“让原来立心不良的机构因为碍于严重的违法成本而 有 一 个 善的行为。”

       采写:南都记者 吴曦 何帆燕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


转载南方都市报

Copyright © 2013-2020 顺德社会创新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38675号-5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27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