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会服务网   |  
投诉监督热线:监察审计部 0757-29973378
佛山市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是顺德区委区政府设立的法定机构,是顺德社会治理创新枢纽和智库。
新闻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媒体报道】社会企业如何破解亏损困局
时间:2014年01月09日   浏览次数:339   作者:顺德社会创新中心   来源:顺德社会创新中心

 

  不少公益性的社会企业希望政府引导成熟企业资本参与社会公益,同时对传统社会服务单位提供商业策划及支持。 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摄
  社会企业与福利企业、企业的差别是什么?社会企业真正需要哪些方面的政策支持?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顺德社会企业和社会组织数量日益增长,但社会企业在实际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集体遭遇注册窘境,因此有人担心其会步福利企业之后尘。
  对此,本周三上午,顺德召开社会企业认定标准和扶持政策专题咨询会,邀请社会企业、福利企业、区公共咨询委员会以及企业等数十位代表,共同商讨社会企业认定标准及相关扶持政策。
  大部分代表认为,社会企业应该要可持续盈利,通过利润分配来实现社会目标。而对于扶持政策,有代表认为,除了税收和资金,社工服务也应该引入其中。
  当日下午发布的《顺德区深化综合改革发展纲要》则更明确提出,制定社会企业标准和扶持政策,积极培育社会创业家、企业家,引导社会资本创办社会企业,推动商业运作解决社会问题。


  本版撰文:王谈 张培发
  社会组织数量大增但仍无法脱离政府
  【现状】
  顺德区府办有关负责人说,社会组织是社会运行的“毛细血管”,是政府实施管理服务的合作伙伴。
  自2011年推行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来,顺德就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路径,加快培育社会组织。目前,顺德社会组织发展势头良好,登记在册859个,约占全市三分之一。同时,民间基层还有数目不少、没有登记的草根性社会组织,他们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市民公共服务需求之余,逐渐形成社会自我管理、自我修复的良性循环系统。
  为了培育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顺德还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模式,现在顺德团委和妇联已成为该种模式的中坚力量。目前,顺德各级团组织以及联系社会和组织接近300家,推动了13家社会青年组织登记注册;而妇联则联系整合了335家社会组织,其中登记注册的有26家。
  但是,目前顺德大部分社会组织是由如工青妇、文联、社科联等政府机构牵头举办,具有半官方半民间的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对社会组织地位和身份的确认,顺德大部分社会组织是由政府机构牵头举办,主要是工青妇、文联、社科联等半官方半民间的部门单位。政府有关负责人指出,现在顺德的社会企业和社会组织不能脱离政府,一旦脱离政府,无法获得政府扶持和民间捐赠,其生存状况堪忧。
  社会企业运营多亏损
  【难题】
  在咨询会现场,多家社会企业代表表示,社会企业首先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注册问题。刚刚成立不久的“60书吧”是一家致力于支教助学的社会企业,其收益的60%将用于慈善公益事业。该企业负责人廖雯卿告诉笔者,因为顺德尚无社会企业登记注册标准,所以“60书吧”是按照普通商业企业登记注册的。
  “60书吧”面对的尴尬也是目前顺德所有社会企业共同遭遇的窘境。记者了解到,目前顺德乃至佛山市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社会企业认定标准,所有社会企业均登记注册为普通商业企业,且无法享受任何来自政府的扶持政策。而大多数社会企业的运营者和执行者多为社工,他们缺乏专业的营销素质和运作企业经验,因此往往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败下阵来。
  容桂共融艺术咖啡屋是一家社会企业,是顺德区残疾人联合会顺应顺德社会体制综合改革的重要试点工作。该咖啡屋尝试运用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为顺德辖区的残疾人士提供就业和艺术创作的交流平台。
  自2012年正式运营以来,共融艺术咖啡屋每月恒常店铺支出大约1.2万元,活动支出约0.3万元,合计支出约1.5万元;平均月收入约1.2万元;平均每月亏损3000元左右。与共融艺术咖啡屋有着同样命运的还有永亮善品咖啡屋,其位于顺峰山公园西门。自2013年1月14日对外营业至今,每月恒常店铺支出大约3万元,而平均月收入约1.5万元,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左右。
  “若不扶持可能重蹈福利企业老路”
  【忧思】
  对于政府制定社会企业认定标准,并出台扶持政策,大多数代表都表示认同。顺德区委社工部社会组织科副科长廖志强表示,如果不对社会企业进行扶持,其很有可能会走福利企业的老路。他告诉笔者,1997年顺德有百余家福利企业,如今只剩下14家。“福利企业锐减的原因就是该类企业无法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保持盈利。”他说。
  张淑雯是顺德民政塑料厂的财务,她以顺德福利企业的今天来警醒社会企业的明天,“政府对福利企业有扶持,有退税,但为什么还会出现福利企业越办越少的情况?说到底,政府的扶持政策不到位,效果不明显。”她举例,在此之前,福利企业纳税退税都是在地税局,而今改为国税局。国税退税后,福利企业还要再交25%的盈利税。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负担。
  对于张淑雯等福利企业界代表提出的建议,来自顺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翁舒韵也表示认同。她表示,目前一些扶持政策的审批流程不够优化,比如福利企业的认定是一个月或一个季度,但是退税是半年甚至一年一次。这样对于企业来说负担很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另外,她还建议,在扶持政策方面,国家政策层面的顺德无法改变,但可以在地税方面有所体现。

  ■焦点问答
  焦点
  1
  代表建议社会企业标准应“宽进严评”
  社会企业如何区别于其他组织?
  目前全国尚无对社会企业的具体定义,更加没有一个清晰的社会企业认定标准。因此,对于社会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各代表看法不一。
  顺德区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吴力表示,社会企业只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在国内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因此顺德制定社会企业标准以及出台扶持政策,必须要结合顺德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他建议,界定社会企业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将其与商业企业和福利企业等其他企业和组织机构区分开来。“如果标准定的太宽,则很难界定。扶持政策也很难推行,并且很容易形成不公平竞争。”他说。
  然而,特殊儿童学校启智学校的老师申承林则认为,社会企业是一个新事物,目前处于发展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他建议将社会企业的认定标准放宽松一些,宽进严评。“顺德现在要做的是让更多的社会企业进来,引导更多的人和企业认识和了解社会企业。”另外,他还建议,顺德可以对弱势群体进行定义和细分,从而打造一批特色社会企业。
  焦点
  2
  利润分配和社会目标导向是关键所在
  如何厘定社会企业的标准?
  对于社会企业认定标准,各代表都达成共识,他们一致认为,利润分配和社会目标导向是社会企业认定标准的关键所在,其中利润分配比例需要进行科学评估。
  佛山市委党校副调研员、顺德社会创新中心总干事何劲和表示,社会企业创办者和运营者必须具备企业家精神,因为社会企业应该是采用商业企业运作模式,只有这样,社会企业才能活起来,活下去。社会企业并不局限于解决弱势群体就业,其解决的应该是社会某方面的问题。他还建议,在认定社会企业时,对于一些商业企业转型为社会企业,要先“查家底”,看其之前有无尽过社会责任,防治其“骗政策”。
  顺德区公共咨询委员会委员杨少林表示,社会企业认定首先要将其与商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区分开来。他认为,社会企业首先是企业,必须是可持续盈利,这样才有动力服务社会。“社会企业注册资本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进行利润分配,以及最终以服务社会为终极导向”。
  来自顺德残联的欧阳培杰认为,社会企业认定标准至关重要,因为没有认定标准,扶持政策也就毫无意义。在他看来,社会企业是通过企业运作模式,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在利润分配方面,他表示要区分投资主体。“如果占用了政府资源,不建议分工;如果是个人投资,分红无可厚非。”
  焦点
  3
  除了税收优惠还可以考虑社工服务扶持
  社会企业需要哪些扶持?
  在扶持政策方面,大部分代表建议可以从税收、土地、资金等方面来对社会企业进行扶持。还有一些代表认为,针对社会企业的特殊性,可以考虑将社工服务列入扶持政策中。
  顺德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月霞认为,政府首先可以给企业提供租金扶持或减免,例如资本50万元以下的企业享受三年场地免租政策,50万元以上则实行先征后退,或通过政府资金补助给予支持;其次,政府应该为社企提供贷款优惠政策,根据资本投入规定贷款的比例。欧阳培杰认为,政府可以提供办公场所,以及扶持资金,比如政府可以支付社会企业前三年的工资。这样可以保障社会企业前三年正常运作。
  顺德福利企业协盛金属制品厂,厂长李盛炯建议,希望能有社工进入福利企业和社会企业。他表示,根据规定,福利企业中至少有25%为残疾人员工,这些员工非常需要社工服务,尤其是心理辅导。“残疾人员工都有一些心理问题,很容易做出一些过激行为,他们非常需要心理辅导。”他说。而顺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翁舒韵也认为,政府在制定扶持政策时,可以考虑引入社工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按照一定人数比例,让社工走进社会企业,帮助其成长和发展。
  焦点
  4
  要注重社会企业的成长性
  政府扶持政策应如何导向?
  有一部分代表认为,除了直接给社会企业各种看得见的扶持政策外,还应该通过政策来促进社会企业的成长。
  一行业代表徐先生认为,除了制定明确的认定标准,以及出台扶持政策外,政府还应关注社会企业的成长性。他建议,可以邀请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来对社会企业进行评估。然后,政府可以通过政策细则来对其进行有差别的政策扶持和鼓励,即不同规模的社会企业享受不同程度的扶持政策。另外,他表示,该扶持政策应该与福利企业的扶持政策区分开来,这样也可鼓励福利企业转化成社会企业。
  在评估社会企业成长性方面,另一位代表杨海梅建议,在社会企业运行的前三年,政府可以“静观其变”。让社会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锻炼三年,通过市场来筛选出一批有潜质的社会企业。然后政府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扶持和帮助。她还建议,政府应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运作机制。另外,还要对其注重精神上的鼓励。
  台湾:喜憨儿社会福利基金会


  ■他山之石
  喜憨儿社会福利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致力于服务全台湾喜憨儿即智障儿。该基金会成立的宗旨就是让智障者获得终身教育与妥善照料,开发智障者的潜能,在台北、新竹及高雄三地都有服务点,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涵盖面包店、餐厅以及园艺队。
  由于面包房大众化的定位,加之有专业的烘培与烹饪专业人士对憨儿进行培训,让喜憨儿具备了优秀的职业素养,也保证了喜憨儿面包房产品的质量,同时使得喜憨儿制作的产品拥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至今喜憨儿基金会在全台湾一共有6家面包店、11家餐厅和3家面包工场。面包房的经营范围已经拓宽到喜饼礼盒、满月礼盒、餐盒、面包、蛋糕、中秋礼盒等各类产品。
  喜憨儿基金会的经费,50%来自餐厅、面包房等相关服务机构的盈利(餐厅、面包房的资金基本全靠营业收入),30%来自捐赠,20%来自政府拨款,摆脱了以往福利企业靠捐赠与补贴维持生计的问题。在喜憨儿面包房和餐厅等相关服务机构工作的喜憨儿们约占总员工数量的一半,喜憨儿职工一个月可以拿到1万元新台币左右的薪水(合2500元人民币),虽然收入不高(目前台湾人均月收入为5万新台币左右,约合12500元人民币),但是喜憨儿们通过专业培训后,可以自食其力,这对家长们来说是无比令人欣慰。
  近年来喜憨儿基金会还根据多年的烘焙经验,出版专业的烘培书籍,将好滋味与公众分享。喜憨儿基金会不再是传统的福利工场,它成功地将自己与憨儿打造成“面包专家”,在获得口碑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企业形象。而喜憨儿倡导的公益消费理念,如今渐渐在台湾深入人心。
  英国:我的银行,我做主
  英国社会企业“我的银行(MyBNK)”是由莉莉?拉帕纳和她的伙伴于2007年创立的,旨在提供以青年的需求为中心的、实用的金融教育,帮助他们有效地管理个人财务。同时,具备必要的金融知识也可以成为青年发挥潜能、实现创业的平台或跳板。
  “我的盒中银行”是“我的银行”的核心项目。这是英国首个由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批准成立的、由青年人管理的独立的银行业务计划。其目的是仿效真正的银行,为青年客户提供存款和贷款服务,并且由青年人全权管理。一群学生被选中担任银行经理,负责管理储蓄、提供金融方面的建议、审批贷款等。参与者通过这一实用、体验式的体系可了解到个人理财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利率、银行收费、可靠贷款、道德银行业务、偿还贷款和信用评分等。。
  除了“我的盒中银行”项目外,“我的银行”还组织了多种关于创业和金融教育的工作坊和活动。有些是短期项目,而有些项目则长达一年以上,包括“创意工作坊”和“商业战争”计划,为参与者提供了比拼创意的机会。在实施这些项目的过程中,组织者特别强调项目的趣味性、可参与性、实用性(而非学术性)和灵活性。“我的银行”的合作对象除了学校之外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青年组织。这就保证“我的银行”能够接触到最广泛的年轻人。
  目前“我的银行”已经与100多家组织合作,影响了三万四千多名青年人。其中有一半的组织都参与了“我的盒中银行”项目。“我的银行”在英国东南部和伦敦当地等30多个地区运作,并正努力通过社会特许经营将业务扩展到英国西北部地区。


  ■顺德社会企业一览
  案例
  1
  共融艺术咖啡屋
  容桂共融艺术咖啡屋于2012年12月25日正式运营,是顺德区残疾人联合会顺应顺德社会体制综合改革的重要试点工作,初次尝试运用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为顺德辖区的残疾人士提供就业和艺术创作的交流平台。
  共融艺术咖啡屋自开业运营至今,每月恒常店铺支出大约1.2万元,活动支出约0.3万元,合计支出约1.5万元;平均月收入约1.2万元;平均每月亏损3000元左右。
  据了解,由于财政审批问题,该咖啡屋的30万开办资金尚未到位。因此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希望政府在制定扶持资金政策时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避免出现钱批出去但财政卡住等常见现象。
  该负责人还建议,希望政府能为社会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免息贷款服务,增加社会企业的融资能力,协助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建议政府举办社会企业家和社会企业人才培训班,建立长效社会企业人才培训体系。
  案例
  2
  掐丝珐琅工艺画项目
  顺德陈村镇残疾人掐丝珐琅工艺画项目于2013年1月10日启动。从培训残疾人制作工艺画手工技艺入手,解决达标残疾人的就业。已完成首批次培训,就业率达成65%,同时参与了慈善拍卖、义卖等活动,实现了营销等。目前该项目已申请社会企业注册。
  据了解,该项目所获的种子资金到位期的后延,致使该项目不仅加大了运营成本,进展也收到影响。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希望政府能组织一些社会企业培训,对其进行理论指导、介绍一些成功的社会企业案例。
  案例
  3
  永亮善品咖啡屋
  永亮善品咖啡屋是一家公益性的社会企业,位于顺峰山公园西门,主营各类咖啡,果汁,特色茶饮品等,并辅以蛋糕,小食作为搭配。该咖啡屋自开业运营至今,每月恒常店铺支出大约3万元,而平均月收入约1.5万元;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左右。
  该咖啡屋负责人表示,希望政府引导成熟企业资本参与社会公益,同时对传统社会服务单位提供商业策划及支持。另外,还建议政府普及宣传社会企业概念,以及举办社会企业家和社会企业人才培训班,建立长效社会企业人才培训体系。

 

转载南方日报

Copyright © 2013-2020 顺德社会创新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38675号-5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27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