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都市网讯 珠江商报记者邵姮报道:在电影《第36个故事》中,物物交换、公益赠予流行于咖啡店主与顾客中,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在顺德社会创新中心这一幕也出现了,与电影不同在于,一个承诺便是一件待交换的物品。
27日,周末的夜晚梁敏怡没有宅在家里看电视,而是拿着家里闲置的一套漂亮的蓝色茶具,来到了顺峰山公园醉月亭。在这里,她要为茶具寻找一个新的主人,而成为茶具新主人的条件不是付给她多少钱,而是答应她的一个条件:每周陪家人交流一次。
结果有点出乎梁敏怡的意料,因为有6个人希望得到这套茶具。于是一场别样的竞拍出现了:第一轮,除每周陪家人交流一次外,有人提出每天陪家人用此茶具喝茶,也有人提出除此之外,每天早上陪儿子锻炼;第二轮,有人提出愿意在完成前述承诺的同时,两个月内去老人院五次。
最终,经过三轮竞拍,以“承诺每周陪家人交流至少一次,每天陪家人喝茶,两个月内去老人院五次,另加两次看望孤寡老人”的条件,梁卫群在大家的喝彩声中,成为了茶具的新主人。
以上热烈的情景是名为“市民赠予交换专场”活动的一幕,活动主题是“Yes,I do—互赠互助 亲子同乐”,当晚有100多名家长及其子女参与了活动。活动上,市民捐赠的产品有:茶具、电子琴、玩具、书,还有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等等。希望得到这些物品而做出的承诺也是各种各样:有承诺改变一个行为的,也有承诺做善事的……
其间,还有孩子们的精彩表演,当看到心仪礼物时,五六个孩子争先恐后上台,大的十二三岁,小的四五岁,纷纷承诺,有的说会好好学习,有的说会孝敬父母,有的承诺会与朋友分享,有的承诺每次考试成绩在前十名。有时,到最后不得不用最简单的“石头剪子布”方式确认谁才是物品的新主人。
这次活动由顺德社会创新中心,心海榕心理咨询中心主办,顺心社工服务中心协办,据活动负责人杨利云介绍,这是“市民赠予交换专场”的第二次活动。“市民赠予交换”活动,理念是“一个物品改变一个行为,一个行为改变一种习惯,一种习惯改变一种风气”,其运作模式有“公益赠予”、“公益互助”、“公益交换”三种。以上活动即是通过“公益赠予”的方式,希望通过一个闲置物品与一个承诺的互相交换,促进赠与人与领取人之间的公益互动,提高民众对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增强参与者及广大市民的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
转载珠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