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会服务网   |  
投诉监督热线:监察审计部 0757-29973378
佛山市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是顺德区委区政府设立的法定机构,是顺德社会治理创新枢纽和智库。
人才培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人才培养
空间改善与社区治理“双轨”提升新探索,顺德“社区规划师”初阶培训结业啦
时间:2020年01月16日   浏览次数:2298   作者:顺德社会创新中心   来源:

前言


      为应对率先发展地区面临的社会治理层面的多样化挑战,顺德大力推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工作,开展“五大工程”建设。其中,阵地活化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让硬件提升和软件配套协同推进,如何使空间改善和社区治理能力同步提升,如何凝结村居“两委”、社区工作者、规划设计师、专业社工等多方力量,促进相互理解并协同合作?

      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围绕《顺德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在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启动2019年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人才计划,推出社区营造、组织培育、议事协商 、社区社会服务等模块课程。其中,议事协商(空间类)模块就是围绕“阵地活化”方面内容进行的一个探索。


      该模块携手广州象城·翻屋企社区参与共创平台,开展兼具社区治理视角和空间规划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培育有跨界思维、能力和信心的“社区规划师”队伍。首批招募了22名学员,最终19位学员通过模块全部课程,顺利结业,以探索公共空间改善为切入点,助力推动顺德社区议事协商实践,动员居民广泛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特别的“结业礼”


1月13日,顺德“社区规划师”初阶课程迎来了阶段性成果,一场别开生面的“结业礼”在区社创中心举行,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社区基金会、规划设计从业者、村(社区)“两委”、社会工作者以及媒体等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近40人,现场见证这批“社区规划师”的学习成果。

分享方案构想、展示空间模型、提出未来实践计划……在2019年顺德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议事协商(空间类)模块课程成果分享会暨结业典礼的现场,热心社区公共空间参与式规划的学习者汇聚一堂,运用他们长期活跃在社区工作一线的丰富经验、凭借对本土社区的了解和热爱以及不断深化拓展社区治理、社会工作专业方向的学习精神,为我们展示了顺德在地的社区治理人才乐学好学、扎根本土、多方协同、合作共建美好家园的活力和创造力。


▲学员们学以致用,在本土社区开展了参与式空间规划实践


进阶序曲
社区视角培养空间协作者


      议事协商(空间类)模块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案例与本土的紧密衔接,运用“参与共作”的精神,强调“做中学”“反复练”“共学共做共享”。一众本土实践者深入社区,了解社情,观察生活、规划空间,学习和锻炼从社区公共空间相关议题的挖掘提炼,到动员居民参与规划设计、引导居民探索自主管理和营造公共空间等一系列空间协作者“引导术”,探索通过社区空间的优化改造行动,培养社区成员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01  理解“参与式”概念

协作导师分享区内外实践案例,介绍了以多方参与和共同行动为特征串联社区公共空间改造全过程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即强调社区治理与空间提升“双轨”整合推进的“参与式空间规划”。

02  锻炼“参与式”技巧

贯彻“社区人才社区教”的教学相长理念,结合本土社区实际,挑选了均安的沙头、鹤峰和龙江的沙富、苏溪等4个本土社区,开展5期共学工作坊。通过小组学习和实践演练,让在地社区骨干和学员“经验共构”,在实际的社区环境中“学以致用”,有效锻炼有关空间资源盘点、社区议题筛选、“空间剧本”构建、测量绘图、模型制作等实务操作技巧,推动本土社区的参与式规划实践。


集结练兵

看本土社区规划师“初长成”


      结业仪式上,议事协商(空间类)模块学员展示了四个多月来的学习成果,他们聚焦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化和创新,围绕社区居民需求导向,通过规划方案、空间模型等形式,展示了10组社区实践作品。

      这些作品充满了对本土社区公共空间改善的思考和期待,凝结了学员们通过学习参与式规划理念与技巧,反观所在社区公共空间的思考和实践成果。最终,19位学员通过此模块全部课程,获得结业证书,其中8位优秀学员受到表彰,7位对课程开展提供了积极协助的学员获颁“最佳支持奖”。此外,“沙头社区空间参与式规划设计实践”“江义村社区空间微改造”“苏溪社区空间参与式改造”3个作品被评为优秀作品。


沙头社区空间参与式规划设计实践

沙头社区团队围绕社区空间系统管理效能低、服务功能单一等问题,联动活跃的社区自治、利用社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展了3个项目探索,分别是“石米屋活化计划”“曲艺一条街 可视化探索”以及“社区共享厨房活化计划”。

团队就已开展的项目实践反思总结出开展社区公共空间参与式规划“望闻问切”四步骤,结合课程所学,推动本土社区议事协商探索和空间改善。


江义村社区空间微改造

      江义村立足社区实际情况,分析开展社区参与式规划的关键是动员起“好”村居下的“弱”村民,提升社区参与。经过深入的调研、实地勘察等,收集各方意见,回应村民对于社区公共空间功能性基础设施的需求关注,推动黄麻涌古码头公厕翻新、增设休闲桌椅等设备建设工程。计划突出江义深厚的历史人文环境氛围,通过增加可视化呈现和互动性装置,提升居民对社区文化的知晓度和自豪感。


苏溪社区空间参与式改造

      苏溪社区梳理社区资源以及群众需求,计划以开展参与式空间改造为切入,进一步动员社区多元主体的关注和参与。


社区规划师到底“规划”什么?

      其实,“社区规划师”这一概念看起来颇有点“高冷”专业范儿,很多人也许还带着疑问:“社区规划师”是做什么的?“社区规划师”跟建筑设计师有哪些不同?

本模块课程的协作导师,来自广州象城·翻屋企社区参与共创平台的黄润琳介绍,“社区规划师”着眼于“社区”,以规划专业技能为辅助,立足社区居民和社区发展需求,带动居民共同参与空间改造行动,并在此过程中,协助社区建立起长效有序的议事协商机制。因此,社区规划师不仅要掌握规划设计领域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社区工作的沟通技巧,广泛了解和涉猎社区营造、社区服务、文化保育、公共艺术、生态环保等知识内容。在一个空间改造项目中,做好专业设计师和普通居民群众、社区“两委”等利益相关方的信息“转译站”。

2019年顺德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开展社区规划师“初阶”培训,在挖掘和梳理在地资源、针对社区功能分区优化、社区微更新等方面给予建议和指导,推动社区营造工作深化拓展,凝聚社区共同体意识,助力实现社区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黄润琳表示,顺德社区营造发展早、基础好,在多年实践中逐步积累了一批深耕本土、有能力、有情怀的社区工作者、居民骨干和社会组织成员,有潜力发展一支本土社区规划师队伍。


      学员代表在分享学习体会时,提到课程展现了社区营造领域不同的专业视角和手法。通过理论学习、实操实作和反复锻炼,为深入社区 ,剖析社区议题、盘点社区资源,提供了更系统、更专业的参与式规划技巧培训。伦教街道三洲社区从事一线社工服务的北斗星社工李楚倩在结业典礼上为大家介绍了她所服务社区开展的参与式空间实践。通过“童眼看社区”带动社区儿童和亲子家庭关注社区公共空间安全问题,共同探索解决方案。她认为这次的培训为自己开启了一种新的思考模式,突破往常习惯的“社工思维”,从空间“微改造”入手,运用社会工作者的资源和技能,带动社区居民一同发现社区问题,形成社区共识,推动共同行动。“让居民走出家门,一起看我们的社区,一起为社区微改造‘出主意’。”



共建你我的美好社区,人人有话说


      结业仪式上除了创意贴心的社区作品抓住眼球,社会工作者与空间规划从业者等多元思维碰撞的声音也同样引发思考。
      来自区内外社会工作和空间规划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实践者从多元化的视角,结合不同的学科思维、工作背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一一点评。虽不时有犀利的观点交锋,但大家也都一致肯定了顺德社区以空间改善视角,切入群众参与动员的创新探索,表示社区开展参与式规划的相关实践要把握“参与”这一重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培养社区居民关注社区议题、参与社区公共管理的意识和习惯,提升社会治理参与能力,自觉发挥居民作为社区主人翁的能动作用,让“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理念走进群众生活、根植群众内心。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规划管理科科长廖卫民在结业仪式总结时提出,参与式社区规划在顺德还是新事物。未来社区规划工作的重点还是要进一步加强与社区“两委”的紧密沟通,在推动社区规划探索时还要注意契合区、镇两级政府的相关规划,更好地推动本土社区参与式规划项目的落地。
      区社创中心总干事李允冠表示,2019年顺德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启动以及其课程模块的设置,紧密结合顺德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工作要求,致力于为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协作能力强的在地人才,助力实现顺德社会治理的高质量。议事协商(空间类)模块通过开展参与式规划技能培训,赋能本土实践者,培养长期扎根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在提升专业化技巧的同时,开放多元化视角,树立空间布局意识,对社区营造、群众动员、阵地建设等有了更新的思考和体会,推动了顺德社区议事协商的基层民主实践,助力更多优秀的乡村振兴项目落地实践。



Copyright © 2013-2020 顺德社会创新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38675号-5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27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