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午,顺德社区人才公益培训(杏坛站)在杏坛镇政府4楼会议室举办,区内多个村(社区)两委干部、负责社会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驻村(社区)社工、社区志愿者近五十人到场参加。
区社创中心总干事李允冠以《新时代社区治理创新与实践》为主题,妙语连珠地讲授如何从人、文、地、产、景五大方向开展社区营造,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社区的集体社会资本,达到社区自治理的目的。
课程开始,李sir播放一段关于厦门青礁村院前社社区营造的视频《我的爸爸是最美农民》,介绍院前社从曾经的空壳村变成今天的聚宝盆的成长之路,并以这个成功案例作为引子展开。
李sir认为院前社区的案例对顺德很多社区开展社区营造具有莫大的参考意义。社区营造的核心内涵在于社区自组织、自治理,许多社区自组织难以起步或发展的关键在于人。纵观大多表现突出的社区,皆有熟悉社区的本地居民投入。培育和引导本地骨干发展当地社区,这是社区营造能持久的方法。驻点社工机构等单位仅能陪伴和协助,而本地社区居民无私的付出和对社区强烈的责任感,才是社区恒久的内生力量。
李sir提到,顺德虽然很多社区生活已经相对富裕,但卫生环境依然恶劣,居民维护社区的意识还是很薄弱,这方面有待提高。另外,社区的产业(经济)也很重要,如果这个地区没有产业或商业,将难以持续发展,而院前社能开发凤梨酥体验工作坊、菜地出租、团队活动等商业方式来增加收入,通过一系列方法吸引外出的村民归来发展,重建社区生活,进行生态保育,变相解决了乡村空心化的问题。顺德很多村居可以参考这种发展模式。
课程过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很受启发,并积极地分享各自社区营造现状,并提出所在社区目前面临的“难题”。
交流 互动
杏坛农社局民间组织科黎淑明科长分享:从去年起,杏坛以遍地开花之势,推进社区营造工作。杏坛马东村于去年被评为首批社区营造(综合)示范点之一,今年杏坛响应区政法委、区社工委的部署,将桑麻、右滩、高赞及古朗列为社区营造新一轮的拟建示范点。杏坛目前有个别村居具有相当大的社区营造潜力,甚至其地理优势及资源比马东这一示范点更加具有竞争力。黎科长认为,杏坛相当部分的村居可以考虑适度效仿厦门院前社区的一些社区营造工作思路及方法,譬如开发幸福农田、幸福营地、体验式的工作坊、或亲子乐园。她更谈及当年李sir在区府办时提出“理想社区”的概念,其实可以理解为理想社区是我们目前推进社区营造的目标之一。
杏坛镇罗水社区代表:观看了厦门院前社区的视频,颇有收获,罗水社区目前加大力度整治河水污染问题,同时对一河两岸进行绿化改造,美化村居环境,另外计划活化活用闲置公共空间,为村民尤其长者提供更多的悠闲娱乐场所,满足其需求。
杏坛镇杏坛社区代表:社区营造关键在于“造人”,目前部分社区社区营造的工作推进乏力,主要因为人员队伍不充足,专业性也欠缺,在培养人员队伍后,应该思考逐步促进社区经济,形成社区自有产业,但目前在人才的挖掘及培育方面,难以满足社区营造的需求。
李sir支招:
可考虑吸引退休知识分子、创业青年、社区内的资深长者,以及挖掘社区志愿者,通过实际的项目让其发挥才能,同时应着力加强社区人才的梯对建设。
其后,李sir在回应古朗社区代表分享古朗正考虑活化现有公共空间,尤其部分祠堂用作文化创意的活动场所时,认为可以参考部分地区将古旧祠堂改造成古色古香的精品书店。活化空间可以分阶段进行,只要将活化工作做到极致,则可以吸引外来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此一举措也是社区营造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