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顺德区深化拓展社区营造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区委政法委(区社工委)于9月12~21日开展2018年社区营造督查工作。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梁永标、区社工委副主任蔡俊豪带队,区社工委相关人员、各镇(街道)社工委、区社会创新中心代表组成督查组,分别走访2018年区级社区营造拟建示范点及相关项目,涉及村(社区)21个,通过项目走访、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督查组与镇(街道)社工委、相关村(社区)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
夯实党建工作,坚持党建引领社区营造
北滘镇 黄龙村
黄龙村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农村党建工作让群众更满意”的期望,以党群共建、文化引领为核心,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村民凝聚力,从发展缓慢村一跃成为基层和谐稳定的发展典范村,并且与美的集团签约,成为“村企结对”试点村居。
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路线、黄龙党校建设、村史展览馆、黄龙书院等项目,黄龙村打造出独有的红色文化特色,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使党建群建工作更扎实,增强了黄龙村社区内生力。此外,黄龙村还开展“睦邻冬瓜文化节”等社区文化活动,通过党委引导作用,挖掘黄龙冬瓜文化,增强村民归属感及认同感。
大良街道 中区社区
中区社区以中区街坊节为契机,由党委领导,发展党员志愿者200多人,参加各类公益服务活动,为社区困难户、孤寡老人、残疾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已经成为中区社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
目前中区社区已有“亲子送汤义工队”、“开心乐缘义工队”等多支队伍稳定运作,同时还有星火教育、银泰集团等的党员志愿者队伍积极配合,与社区共同进行长者探访、长者居家安全改造等工作。
乐从镇 水藤村
水藤村是2018年乐从镇“村企共建”试点村居,依托水藤村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发展社区服务,挖掘和培育党员社区领袖,扭转村内各类乡村协会混乱松散、管理不善的现象,重塑社群共同体意识,完善乡村文体组织脉络体系。
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服务于水藤村居民,通过“1+1+N+N”的运作模式,即一个核心、一个党建基地、N个社会组织、N种服务的形式,打造联动社会力量的党建文化基地,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文化发展的新途径。例如藤溪艺社将水藤新旧八景在墙上重现,将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龙江镇 左滩村
左滩村将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到基层治理和社区营造工作中,将多方资源引导到基层,通过《龙江镇党员精细化管理办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并以家综站为社区营造阵地,开展多项活动,使村委会与村民关系日渐融洽。
左滩村甘竹滩洪潮发电站是顺德区第12个党员教育基地,传承着“爱岗敬业、求实奋进、敢为天下先”的顺德精神,左滩村围绕着这一文化内涵加强社区营造阵地建设、建立志愿服务站、培育社区组织、开展社区教育,将原本松散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探索着建立一个以甘竹滩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品牌。
挖掘多方力量,助力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
伦教街道 常教社区
常教社区目前已培育18个社会组织,其中部分社会组织已经开始协助居委会处理社区事务,例如协助居委会预防登革热疾病传播等。此外,常教社区另一特点是发展业主自治支援项目,例如伦教常教城南业主委员会代表联合会通过搭建居民、物管、业委会、政府职能部门等多维度的互动交流平台,营造和谐社区。
勒流街道 龙眼村
龙眼村通过龙眼村史馆展现传统民俗文化,通过龙眼德康园综合服务中心为长者提供服务,通过龙眼社区大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博士后研究工作基地探索社区发展新路子,以多个空间为节点,焕发社区新面貌。
其中,龙眼德康园综合服务中心所预留的足够空间,足以作为多项社会服务发展和延伸的空间载体,督查组建议龙眼村要进一步吸引社区内外的社会资源,开发多项社会服务项目。
陈村镇 仙涌村
仙涌村以“耕读传家”项目为核心,改善村内人文资源使用率不高、村民参与社区事务不积极等问题,以仙涌党群先锋队为代表,以朱熹朱子文化和年桔文化为落脚点,整合多方资源,推动仙涌村服务建设从“硬设施”到“软服务”的升华。
目前仙涌村已与三家企业签订结对协议,与广东申菱环境有限公司合力推动“耕读传家”项目,与广东永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动“亮灯工程”项目,与佛山市中力星辉玻璃有限公司共同推动“粤剧欣赏”项目,将党委领导与企业支持落实到社区发展项目,让社区居民切实体会到细致贴心服务。
大良街道 大门社区
大门社区以发展得较为成熟稳定的“众善乐融长者服务中心”项目和“积福田·梦想农园”残疾人服务项目,以及居委会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为平台,整合社区资源,培养居民参与奉献的意识和能力,带动居民共同创造一个众善乐融新社区。
大门社区目前已发展和培育十多支支专业性志愿者队伍,包括大学生支教队、素食烹饪队、巾帼志愿者演义队、长者志愿服务队等等,囊括了多方人才资源力量。
传承社区文化,提升内在凝聚力
伦教街道 三洲社区
三洲社区营造主打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乡村复兴模式,通过孵化培育社区团队,增加居民对三洲社区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共同参与社区事务。
三洲社区678文化街具有时代特色,能够涵盖50~80年代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空间,引入了多位艺术家进驻。
杏坛镇 桑麻村
桑麻村以“黑毛节瓜”作为社区文化营造以及社区经济促进的切入点,吸引和汇聚社区力量,逐步完善桑麻发展服务提供和乡村治理。
杏福颐乐苑主要为桑麻村长者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并发掘了一支长者义工队,服务有特殊需要的长者,在互相关怀中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而桑麻村的党群先锋队资源也进行了整合优化,打造一条“党群先锋队+探访配对+到诊医疗服务”的助老新路子。
杏坛镇 古朗村
古朗村以古村养德文化传承和古建筑遗存为线索,以宜居空间设计和培育“养德”人文环境为载体,联合全社会的志同道合者和乡贤力量,引进专家学者和创新理念,打造养生和修养德行教育的村居特色。
由资深艺术家伍时雄推荐,三尺营造社策划,邀请青年艺术家和墙绘、彩绘专业人士及爱好者投稿,组织村民和社会公益机构共同参与的公共艺术项目成果,成为古朗村的一道特色风景,原本破旧残败的墙壁披上了艺术新衣。而在日东伍大夫祠,一艘艘古旧的莲艇被重新描绘,各具特色的绘画作品以莲艇为载体,展现出独特艺术风采。
均安镇 沙头社区
沙头社区营造以文化保育、人文建设为切入点,培育社区自组织发展,打造社区曲艺文化品牌,通过社区文化活动进行宣传推广。
沙头社区曲艺一条街目前汇集了新厅锣鼓卜卜斋、均安沙头曲协会沙头分会和富安曲艺三间曲艺爱好者聚集地,每天都有曲艺爱好者在此一展歌喉。
督查组认为,各镇(街道)社工委、各社区营造拟建点在加强党建引领、培育社区人才和社区组织、传承社区文化、丰富社区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回应社区群众多元需求,营造和谐的基层大环境,进一步确立党在基层的核心领导地位和威信。
在《加强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意见》“1+5”系列文件中,深化拓展社区营造是《顺德区加强基层法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营造是顺德落实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营造“人”,增强居民的主体意识和社区凝聚力、创造力,逐步实现“自己家园自己建”,建成治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下阶段,各镇(街道)社工委、各拟建示范点要加紧按照《顺德区深化拓展社区营造工作方案》要求,围绕培养社区人才、培育社区组织、发展社区文化、改善社区条件4个方面17项内容,以及年初既定工作方案,注重撬动多方力量的参与,通过孵化培育、结对共建、公益创投等形式,策划更多“接地气”的服务项目,充分调动居民、社会组织、属地企事业单位以及侨胞乡亲等积极参与社区工作,共同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多元共治水平。
社区营造工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与“村企共建”等工作相结合,明确定位为社会工作服务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创新机制,能够助推乡村振兴策略在顺德开花结果。区委政法委(区社工委)将按原定工作计划,于11月底对社区营造拟建示范点进行评价验收,不断积累社会工作促进基层善治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