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始,顺德启动社区营造试点工作,尝试通过社区人才培养、社会组织培育、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环境改善和社区经济发展,推进基层善治。由试点推进到示范点建设,社区营造工作稳步前行,虽然过程缓慢,但是成绩可喜。2016年9月,为实现从点到面的延伸,完善工作机制和链接更多资源,区社会工作委员会在总结三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印发《顺德区社区营造示范点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每个镇(街道)至少建成一个特色鲜明、内容成熟、成效明显的社区营造示范点。这是迄今我国在县级区域关于社区营造所印发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2017年年底,经过现场评估、综合评审及公示后最终评选出顺德区首批8个社区营造示范点,这是顺德社区营造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马冈村坐落于容桂街道南部,作为一个四面环水的岛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也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过由于地理位置局限,对外交通开放较迟,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有限,未能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导致大量的青壮年外出求学和就业,致使村落文化传承日渐淡化,并逐渐形成了假性独居老人、假性老人社区现象。
马冈村开展社区营造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结合社区实际和原有的基础,通过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社区服务对象,以长者及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进行项目设计和运作,引入关爱服务长者的“众善乐融”项目和凝聚青年力量的“马冈印记”文化保育项目,以项目形式回应社区需求,探索了马冈特色的社区营造之路。
众善乐融 联动社区资源关爱长者
随着马冈村年轻人外流、家庭外迁等趋势,岛上空心化现象明显。日间马冈年轻人外出打工,以留居老年人为主,逐渐形成了日间假性独居老人、假性老人社区现象,长者无人照顾,社区缺乏活力。此外,马冈村低保户、低保临界户、登记残疾人、60岁以上长者约占总户籍人口19%。虽然马冈村民有股份收入,但大部分50岁以上的村民退休前务农为生,退休后无法享有社会养老金,靠股份收入、积蓄或子女供养维持生活,生活压力日益加大。
2017年马冈村引入 “众善乐融”社区长者服务项目。在项目开展初期,项目社工通过走访社区,与社区内长者及弱势群体建立关系,向其宣传“众善乐融”服务,消除社区内部分老人对于社会服务的偏见,引导他们走出家门。随后,建立马冈村长者爱心素食饭堂,社区内60岁以上的长者可以免费享用素食午餐,60岁以下的收取适当费用,同时为社区有需要的行动不便、残疾长者提供送餐服务。爱心素食饭堂在解决长者的饮食健康和日间托管问题的同时,还为长者提供一个沟通互动平台。而村内有能力的长者受到社工的感染,也积极参与到服务中,如向素食饭堂提供帮厨或送餐帮助。此外,项目还通过佘文安松柏苑活化而成的社区服务中心,吸引社区村民参与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课程活动,鼓励长者自主开办各类兴趣班社团,以兴趣会友识友,拓宽长者视野。定期邀请侨胞向长者分享他们的生命故事,讲述故乡情,重焕侨乡文化社区,提升老年生活质量,提高长者活力和自我认同感。最重要的是,项目通过汇聚社区年轻长者组建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年老长者(孤寡、贫疾、行动不便无人照顾)提供帮扶,培养社区形成60岁帮70岁、70岁帮80岁社区自助养老模式,营造敬老爱心社区,实现长者生命价值。
今后该项目将继续立足马冈村,开展公益行进村居行动,联接社区资源,为村民提供便利贴心服务;为社区弱势弱能、孤寡贫疾高龄长者开展个性化服务,建立身心健康档案,推进服务向深度、广度发展。
马冈印记 凝聚青年力量保育文化
马冈村自古注重宗族文教,建有大小祠堂二十多间,文人学士辈出。一年一度的正月灯酒习俗维系着族人情感,每年端午龙舟活动也以“团结拼搏”精神,聚集一方乡土情。但由于经历了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加上马冈村的地理位置特殊,造成了村内经济发展、文教康娱配套相对落后的局面。青年力量外流,老一辈马冈人正在老去,曾口口相传、代代相承的马冈历史及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昔日的青砖瓦屋逐渐被新建高房所替代,缺乏资金修葺的祠堂日渐衰败,村内古旧建筑及历史文化的保育迫在眉睫。
为此,马冈村委联合专业社工设计了以文化保育为主题的社区营造项目“马冈印记”,以马冈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内容,通过故事讲述、文化路线导赏、组织志愿者队伍、制作马冈导赏地图、明信片、记录片等丰富的形式,将村内特色传统文化保留与传承,重现马冈村独有的文化魅力,凝聚村民对马冈发展的关注,让年轻马冈人重新担起马冈文化传承的大旗,让马冈文化及精神发扬光大,为社会所知晓。
“马冈印记”项目开展分为三大阶段,分别是“寻”、“传”、“承”。“寻”是指寻迹文化,“传”是指保育文化,“承”是指传承马冈精神与文化。寻迹文化阶段,通过邀请村内不同年龄的人参与,以图文、影像、骑行游历、发展祠堂公共空间等方式,对已有记载的马冈村特色文化进行梳理和整合,发掘未被发现的马冈故事,唤起本地其他村民对马冈文化的关注,逐步带领他们参与文化保育工作。在保育文化阶段,发掘积极的村民参与到“导赏马冈”计划,学习马冈历史和文化,化身为导赏员,向其他村民、社会大众讲述马冈故事、介绍马冈建筑遗址,提升他们文化保育意识和能力。在传承马冈精神与文化阶段,建立起一支稳定开展文化保育的村民组织,用行动向外展示马冈文化,深化“印象马冈”、“穿越马冈”、“导赏马冈”等品牌发展,链接村内外资源,引入侨资参与马冈文化品牌发展。
经验分享: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顺心社工服务中心主任 蔡小琼
我们的社区营造工作、社区服务,都是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特点、文化、资源以及驻点社工的优势来开展的。马冈社区的侨乡文化比较浓厚,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会定期与村民进行公益主题的分享,将公益的理念渗透到社区,以此慢慢带动村民参与社区事务。此外,我们对社工的要求是“五心级社工”,“五心”就是每天都要欢喜心、感恩心、爱心、耐心、恒心,把每天最小的、最平凡的事一件件做好,把小事做好,大事自然而然就成了。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 一线社工 黄慧芳
马冈村社区营造是以项目带动服务,村民的参与是项目开展的关键。马冈村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从以前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熟人关系特别强烈。在开展服务的时候,我们发现并抓住这一特点,将它发挥起来,以此助力马冈社区营造的开展。马冈村的社区营造是因地制宜的,因人情而发展的。我们在马冈开展社区营造工作,除了联动社会的资源,也注重转换社区的内部资源。在项目的推动过程中,我们会向服务参加者渗透社区参与、互助的理念,发挥他们能力和优势,促使服务对象慢慢转化成为服务的参与者、策动者,展现他们的价值,推动马冈村社区营造的发展。例如,我们邀请了热爱马冈文化的年轻村民参与“马冈印记”项目,组成文化保育小组,发挥他们对马冈村的熟知和关注、人脉资源,以他们的视角、方式去梳理和呈现马冈文化特色。
本文素材及图片由马冈村“两委”、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顺心社工服务中心、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提供。摘自顺德区社工委主办的刊物《顺德社区发展动态》(2018年1月刊)▼
《顺德社区发展动态》
※ 社区营造(综合)示范点:马东——以永春团结村民力量 用文化统领乡村建设
※ 社区营造(综合)示范点:仕版——搭载生活记忆的农耕文化再开发 创造社区新价值
※ 社区营造(综合)示范点:新松——倡导友爱睦邻带动居民互助 发掘社区议题撬动公共参与
※ 社区营造(综合)示范点:沙边——培育志愿文化彰显社区文明 传承历史文化激发乡村活力
※ 社区营造(综合)示范点:黄连——多管齐下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荟萃济济人才共促社区振兴
※ 胡小军:“三社联动”机制下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与功能
注:本文转载自“顺德区社工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