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服务如何更专业,又如何凝聚社区人心?在顺德区社会建设“众创共善”计划的扶持下,一批极富创造力生命力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正在顺德区内不断涌现。
事实上,“众创共善”计划以项目探索先行,通过“小额资助、项目试点”的形式,为政府购买服务积累了经验,助力顺德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公益创投项目的成果转化。
结合“众创共善”计划的“小步快走”,在养老领域,目前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下称“顺德区民政人社局”)还出台了社区养老提升计划,明确三年内建立60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让更多长者可以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养老服务。
提升长者服务质量
社区商铺“变身”养老服务中心
2019年12月27日下午,一场社区长者月度生日会在大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内举办,宽敞明亮的多功能厅内,长者们一边品尝蛋糕、鲜果,一边欣赏台上的粤曲表演、村办幼儿园学童的舞蹈表演,其乐融融。
勒流街道大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勒流街道在国家及地区各项养老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勒流老龄化发展的养老服务需求,结合大晚社区的资源配置而设置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根据2018年勒流街道对大晚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调研信息,大晚社区60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有1000多人,占社区户籍总人口的18.93%,社区老龄化发展迅速,老年人口逐年增加。此外,大晚社区在册残疾人数共有109人,其中三四级的肢体、智力、精神残疾的居多,共有77人,占了大晚社区残疾人数的71%,而大部分因肢体、智力、精神因素及社会因素等原因而一直待业在家。 2018年11月,大晚社区居委会在基于社区老年人需求及社区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重新规划设计大晚市场二楼1500多平方米的服务环境,由大晚社区居委会投入105万元对环境进行改造,谋划建设大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康园中心。 “此前社区两委对长者服务也很重视,但由于配套资金与专业能力不足,对于活动恒常开展仍感觉力度不足,且此前长者在社区中可参与活动的平台也不多,只有祠堂与社区星光老人之家两处。”勒流街道大晚社区党工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卢敏娴介绍,为了丰富长者服务内涵,他们在场地选择与服务项目上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在“一增一减”中寻求平衡。 卢敏娴说,在场地选择上,大晚市场二楼商铺成为首选,该处物业为公有物业,当时处于暂时闲置状态,且靠近居民生活区。 可喜的是,2019年2月,大晚居委会联合勒流融乐康复服务中心共同申请“众创共善”计划并获得了96万元的扶持,这是一笔锦上添花的资金,居委会对中心场室软硬件设施都进行了提升,譬如安装扶手、添置康复保健设备等,使其能够符合老年人、残疾人服务的要求,为社福机构进驻后开展专业服务提供了条件。
大晚社区长者成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会员后,每天都可到中心内免费享用特色康复保健、理疗服务。
勒流融乐康复服务中心总干事潘锦玲是一位资深社工,此前曾担任过顺德区一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服务管理部部长职务,并入选过顺德社区工作人才种子讲师培育计划。潘锦玲说,大晚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和康园中心项目,目前长期有3名社工、3名康复师和1名综合管理员在中心内开展日常服务,开业至今,已有250名社区长者在中心内注册为会员,他们每天都可以到中心内免费体验各种特色康复保健、理疗服务,还可拓展社交圈、参加志愿服务培训。
卢裕媚是从社区里走出的一名大学生,去年因为顺德区委组织部的“种苗工程”而回到大晚社区工作。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落地,是她进入社区后的一项主要工作。养老服务中心从无到有,让卢裕媚感慨万千,更让她切实感到基层工作的不易。12月27日下午,她与卢敏娴、潘锦玲以及社区党群先锋队的志愿者们一道忙碌在活动现场,将党群服务落到实处。 “根据大晚居委会的居民档案以及大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目前社区内还有150名左右的‘空巢老人’,其中接近一半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部分则是中风偏瘫、行动不便的老人。在接下来开展服务过程中,我们希望可以联动更多社会资源,将康复保健服务送入这些空巢老人家里,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卢敏娴说。
丰富社区教育内涵
长者公益撬动社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
在引入社工专业化服务的同时,社区养老如何撬动更多社区居民参与?众善乐融项目也给出了答案。
在容桂街道华口社区,受益于“众创共善”计划支持,众善乐融华口长者照顾与支援服务项目自2018年5月启动后,通过引入顺心社工运作,汇聚党员、社区志愿者,以素食饭堂为载体,持续为社区60岁以上长者提供素食午餐,为社区内孤寡、贫困、行动不便的长者、残障人士开展节日慰问、送餐服务等。
该项目还回应了华口社区在养老、历史文化传承、社区生态环境共建等问题,通过社区公益、社区参与、社区教育,一批社区长者不仅通过“长者学堂”学知识、健身体,更从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服务他人,竞相走上社区舞台,成为支持社区发展的公益新力量。
钟凤仙是一位党员,也是一位退休老师,她在家人支持下,成为了中心长者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在春节来临之际,她和众多长者志愿者做了大量的煎堆、油角、饺子,分送给社区所有70岁以上的长者。她说,华口社区老有所乐,要感恩党、感恩政府、感恩社区,“以老帮老,我今年70多岁,还能帮助比我更老的人,我感到特别幸福。”
在华口社区众善乐融长者服务中心大楼旁,目前有一块郁郁葱葱的“积福田”。在一年前,它还是一处丢垃圾的边角地。华口社区党委副书记梁玉兰回忆说,配合项目的建设因应华口社区农耕文化的特点,社区两委对该边角地进行了精心整理,并移交给项目管理方顺心社工进行管理,不仅为长者服务中心内的素食饭堂提供了新鲜食材,更激发了社区长者们“自己家园自己建”的意识,他们也主动到积福田上对菜苗果苗予以浇灌养护,共同守护这块难得的“精神家园”。
依托华口长者服务中心,华口社区60岁以上的长者可获得免费的素食午餐。
敬老爱老的氛围也让华口社区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绘画比赛、社区篮球赛,“人居好环境”全民清洁大行动,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其中。目前,除华口社区外,顺心社工的“众善乐融”项目还覆盖了大良大门、升平、顺峰、南江、五沙、红岗社区,容桂马岗社区等,通过长者学堂培育长者志愿者,并撬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营造,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
“我们通过鼓励引导长者们自组自强、互助互强以及培育极具奉献精神的长者志愿者,来增强长者内生力,扩大长者群体的影响力,逐渐将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成社区的公共议题,进而吸引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来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形成一个‘长者服务长者,长者服务社区,社区服务长者’的一种良性循环。”顺心社工中心主任蔡小琼说。
另一个“参与式社区长者服务计划”也在容桂如火如荼开展中,这个项目也获得“众创共善”计划扶持,由容桂街道农业和社会工作局与容桂鹏星·东朝卫长者社工服务中心合力开展,围绕居家安全、身体健康、健康膳食、情感关怀四大模块,培育起“睿心策划”和“手牵手活动执行”两个社会组织,并由社会组织成员和志愿者一道,为东风、朝阳和卫红三个社区的孤寡、独居和困难家庭的长者提供社区养老服务。 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培训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宁博士认为,上述社区养老项目不仅提升了长者的生活质量,让长者在社区之间形成正向的积极互动,更以一种本土化接地气的社区养老模式,让社区更有温度、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硬件保障+软性服务
过去一年,顺德23个社区养老项目获扶持
为整合社区各类养老资源,集约化发展社区养老服务,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从2016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投入200万余元对镇街社区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资助。 自2018年起,该局依托顺德区“众创共善”计划,加大对养老服务建设的投入,并安排专项资金遴选优秀社区养老项目,从硬件保障到软性服务全方位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建设。 2019年,依托“众创共善”计划资源分配平台,顺德区民政人社局投入2200万元,其中扶持23个社区养老服务项目,使更多长者可以享受家门口养老服务。 根据《顺德区养老服务体系三年工作方案(2019—2021年)》,顺德区民政人社局提出,将强化区级统筹,从布点社区养老、改革居家养老、提升机构养老、谋划多元合作模式等方面入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三年内,全区将改造升级和建设不少于60个社区养老服务点,从而达到3—4个社区半径有一家专业养老服务点的目标,再逐步扩大至家门口“托老”服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