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会服务网   |  
投诉监督热线:监察审计部 0757-29973378
佛山市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是顺德区委区政府设立的法定机构,是顺德社会治理创新枢纽和智库。
行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资讯
顺德区长者饭堂服务发展的建议报告(2017)
时间:2019年01月02日   浏览次数:1986   作者:顺德社会创新中心   来源:顺德社联

顺德区目前的常住人口有240多万,根据统计信息,至2016年年底,顺德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2.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7.87%。顺德区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将在2020年进入过度老年化社会。另外,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已进入“严重少子化”阶段,根据2017年统计年鉴,2015和2016年间顺德每户人数约为3.5人。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及传统观念弱化,社区的长者照顾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综上,我们看到长者人数增加及社会老龄化已成必然现实,并在少子化、传统观念淡化中,问题更为凸显。如何回应老年群体在老化过程中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是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亟需重点研究的课题。

以社区集中供餐形式出现的“长者饭堂”则在服务实践中表现出色。本报告根据顺德现状及实际,选取“长者饭堂”为切入点,通过访谈顺德已开展的14个长者饭堂,探讨以下问题:(1)谁在为“长者饭堂”买单;(2)如何支持“长者饭堂”更好地发展。


是温饱,更是生活

——顺德区长者饭堂服务发展建议报告(2017)提炼


一、我区长者饭堂发展现状

(一)相关政策及资金投入

◆政府方面

目前全区并没有针对“长者饭堂”的专项政策及资金,但“长者饭堂”作为重要的嵌入要素,在以下项目中有突出体现:

一是,居家养老服务。顺德自2010年至今,陆续出台《申请政府资助的居家养老服务办事指南》、《顺德区居家养老服务照顾需求评估工具》、《顺德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指引》、三度调整居家养老资助范围及标准(从300元到610元)等,可见区级政府在政策推动上的力度。

二是,长者综合服务中心。2013年,顺德区出台《顺德区镇街长者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至2015年,每个镇街最少建设一所融合配送餐、文娱活动、日间托老、康复保健、心理慰藉、信息支援等系列服务的“长者综合服务中心”

三是,农村幸福院建设。顺德区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建立30个,24个,6个(共60个)农村幸福院。由村民委员会进行管理,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就餐、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照料服务

四是,退管站。覆盖204个村居,本区领取城乡居保待遇人员和常住顺德的区外退休职工,都将纳入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范围,为他们提供基本养老经济保障、医疗保健、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全方位的社会化管理服务。

五是,星光老年之家。星光之家在2013年时已达350多家,平均每个村居至少1家,大的村居有2~3家。星光之家自启动时候有一定的经费外,之后的费用基本有村居负担,因此服务差异和场地的营运差异比较大。

六是,社区养老项目资助。自2016年起,区民政人社局对镇街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开展资助,对开展助餐、日间照顾及临时托养等服务的项目,优先资助。在2017年,区财政安排250万共支持8个社区养老项目发展(包含硬件和软件的投入)。


然而,相对于以上的政策倾斜,近7成运营单位的负责人认为没有政策支持(如下图),政府也仅提供场地、装修等费用。



◆社会方面

目前,在顺德,慈善会及基金会是推动社区养老的重要力量,除了综合服务外,也包括针对“长者饭堂”的单项资助,例如邓枫基金会、顺商基金会、区慈善会、陈村慈善会、勒流慈善会等,保守估计约300万左右。


◆访谈对象的资源特征

1.资金来源多样化,80%以上的长者饭堂表示有接受社会资源资助,略高于政府。

2.从资金的占比情况看,政府及社会资源均是目前长者饭堂的重要支持力量,同时政府资源投入略高于社会资源投入。

3.政府及社会资源在投入方面有较大的倾向性一方面,政府资源更倾向一次性及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例如首年建设费用、首年运营费用等,同时超过九成的饭堂在政府物业中运营。另一方面,社会资源更倾向具体、持续的服务投入,例如餐费等。


(二)服务状况

◆运营主体及性质

数据显示,目前除了均安,其他镇(街道)均至少有一个长者饭堂,同时发现以下三个特征:

1.长者饭堂在城市化程度更高的镇街数量越多,例如大良、容桂。

2.专业团队也成为长者饭堂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顺心、星宇、大良家政员服务中心等。

3.运营主体是民办非企业的占80%,从长者服务部署看,社区养老确实与敬老院形成较大的差异。


◆工作人员数量及构成

数据显示,15家长者饭堂在人员构成上呈现如下特征:

1.工作人员在5人及以下的占了60%,处于轻资产运营状态。

2.人员构成单一中呈现多个面向,包括厨师、送餐员、社工等,其中有社工的饭堂约占30%,与运营机构的性质高度相关;同时,可见目前长者饭堂的服务不仅限于温饱,还配套一定的社会服务。


◆规范运营情况

根据《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下称《规范》)的要求,本文针对长者饭堂的规范建设,分餐饮服务许可证、健康证、菜单、分餐、配送、食物保存、厨具共七个维度进行检视。

1.餐饮服务许可证方面,仅有4成的饭堂有该许可证。同时,透过交叉分析,发现如下情况:

(1)是否取证与政府的监管力度呈正相关(事业单位性质的运营方全部取证)。

(2)是否取证与服务人数没有相关性,即服务人数越多、规模越大,未必影响取证。

2.分餐中,《规范》明确“分餐员应佩戴口罩及厨帽、分餐、送餐应及时、准确,饮食应保温、保鲜、密闭、防止细菌滋生”的要求。但数据显示,超过5成的饭堂在分餐时没有要求或没有分餐区。    

需要注意的是,服务人数与送餐人数并没有与分餐要求呈现相关,但服务人数越多、送餐人数越多,受到没有分餐要求的影响更大,风险也更大。有许可证的机构均有分餐区及分餐要求。



◆服务对象人数

数据显示,全区长者饭堂服务人数近800人,其中:

1.长者堂食占总人数超过60%,但总体而言,堂食与送餐的人数相差不大。

2.数据显示,大良、容桂、勒流、杏坛等长者饭堂相对多的镇街,出现更多元长者用餐方式。

3.在服务对象中,全额资助占总体近60%,而自费的比例为40%,即完全自费的比例更少;可见,目前长者饭堂还处于政府和民间资源支持的状态,离用者自付的模式仍有较大差距。

二、结论及主要问题

虽然政府及社会在长者饭堂均有不同程度的支持,但该服务仍处于初级阶段,问题集中表现为:

(一)普适性问题

1.资金持续性问题

一是,资源的边缘化:从资源角度并没有专项的经费用于“长者饭堂”,其更多是作为整体项目(长者综合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敬老院等)的其中一个支点,得到发展。



二是,资源构成社会化:从上面数据显示,长者饭堂的资源主体日趋民间,依稀看到政府资源逐步退缩的影子。但政府如何界定其在长者饭堂的边界,如何跟运营方达致共识,确实技术层面的问题。

三是,服务需叠加:作为嵌入服务,是否能独立发展,本身就是难点;另外,如长者饭堂希望获得更多资源支持,在服务上需要有所升级,不能仅限于食,而更多地思考如何让长者吃得健康、吃得开心。


2.规范性问题

整体而言,在政府及民间尚未有统一的指引及标准前提下,调研的15家长者饭堂已有一定的防控意识,尤其在工作人员健康、食品及出具监控上尤为关注。但在《餐饮服务许可证》、场地要求、分餐要求方面却表现一般,特别是前者。同时,服务人数越多、规模越大的饭堂并不代表更规范,即他们的风险尤为大。


3.专业人员问题

目前,长者饭堂是一个跨专业的服务项目,它同时需要餐饮、服务、营销等方面的人员。但数据显示,现在项目的人员构成还是相对单一,主要满足煮、分、送餐的需要,一是缺乏专职的主管;二是尚未跳出饭堂本身思考其社区内涵;三是大部分饭堂没有督导及专家。这样的人员构成,将会极大地限制了饭堂的规范性、持续性、专业性发展。


(二)特征性问题

1.服务回应社会需求情况

目前,14所长者饭堂服务人数为800人,服务覆盖的范围还有较大的空间。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及社会没有规模化的思维,也是难以应对长者饭堂甚至更大层面的长者服务的发展。

2.镇街及村居差异情况

上述数据已反映,镇街的长者饭堂发展程度不一,地区特点也同时影响送餐与堂食人数。如何根据地区的经济、文化等要素,设计适合本土的长者饭堂,同样也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性问题。

三、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定位思考:以长者饭堂为介入点,思考社区养老中政府(区/镇街)的定位,明确与社会、市场的边界。借助广州市、南海区等它方经验发展自身,需要更好地结合。政府还需提前规划和思考相关政策的在服务层面有不同程度的交合,避免出现资源、人力等的浪费。


2.政策思考:在明晰定位后,系统修订有关政策及出台新的政策,建议建立不同功能的养老服务内容。


3.执行思考:建议政府制定3~5年规划,参考北京及广州等地,保底场地、部分运营费用,确保机构运作顺利,在长者用餐上可通过社会及自付解决。同时,尊重地区差异,针对镇街的实际情况,在有关指引和财政分担上系统思考,再进行确定。另外,需要加强服务的规范性监管,可先从规模大的饭堂开始,一是他们服务对象多,二是机构更有资本作提升。


(二)社会层面

1.行业组织

承担政府的部分职能转移,特别是行业发展研究及培训功能,根据政府规划,制定事项的时间表和执行清单,大力推动行业发展。另外,还要进行行业数据收集及公开,建立智库,设计体系培训,加强政策解读。政策和资源的交合,加大了解读的难度,需要行业组织提供更多咨询服务。


2.服务组织

(1)跳出服务,思考服务:服务组织的负责人需要突破思维边界,把养老服务放在社会中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带动新的融资和服务创新。

(2)技术提升:目前长者饭堂仍处于初级阶段,首先是规范性要求,在区尚未出台具体指引,可参考广州进行自我约束和规定;其次,服务要立足于社区、服务群体的需求,进行调查、总结、反思,及时提升;再次,尊重本土经验,加强不同地区服务机构的交流合作,邀请经验丰富的机构进行分享,提升自我。

3)提升管理水平:饭堂的营运需要同时兼具服务管理和餐饮管理的素养,机构负责人需要有意识做好人力资源部署及人才培训,思考服务迭代和服务品牌,这样才能让服务持续健康地发展。


主笔:顺德区社会服务联会  邹巧茵

资助单位:顺德区社会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 2013-2020 顺德社会创新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38675号-5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27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