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呼吸过山里的空气了?”
刚下车,迎面走来的若水老师笑盈盈的对我说。眼前的场景与我想象的学校模样大相径庭:成片的绿色、原木的大门、三三两两嬉笑的孩子……我像是误入了桃源的渔夫,万万没想到就在北京不远的地方竟有这样清静的自然生活。
这里不是房价、雾霾、拥堵的现代化大都市,而是以推广自然教育为己任,在这里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国。
这个理想国名叫,燕山学堂。
关于燕山学堂
“我们主要想给城市的孩子们一个自然接触的机会,看到被课业压力压垮的孩子们,真想让他们重新笑出来。”进了燕山学堂的庭院,看着亭子上挂着的葫芦写着“自然是我们的老师”,若水老师倒了一杯大麦清茶,麦子的清香袅袅飘来。
Q:“这是怎么开始的呢?”
A:“我们缘起于北师大师生创办的流动儿童自然教育公益项目。他们在2007年于燕山脚下、长城边筹建自然教育营地。经过多年实践,燕山学堂已成为一所面向公众、没有围墙的自然学校。融合情意自然、简朴生活、华德福等理念,探索根深乡土与传统、以自然为师、以人为本、回归生活、身心灵整全发展的教育之路。燕山学堂一直致力于开展课程研发、营地共建、师资培育、理念推广等工作,并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效。”
寥寥几字无法完全概括这所自然教育学校的发展历程。在“三农问题”逐渐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北师大师生创办了农民之子社团,致力于为农民群体服务。在多次的田野调查和访问中发现,从乡村来到城市的农民工子弟,无法很好的融入城市,而且对自己的故土难以忘怀,与大自然的关系一直藕断丝连。根据这个社会问题,他们创办了专属于农民工子弟的自然教育项目,让农民工子弟接触自然,与自然对话,重新连接和自然的联系。
在办了7年纯公益项目之后,偶然与城市家庭有了几次的合作,他们发现这些在城市中生活、有一定经济基础、并且在体制内接受应试教育的孩子们同样需要自然教育的熏陶和培养。燕山学堂决定转变服务方向和组织性质,在原有的公益项目的基础上,开始关注城市儿童的自然教育,转型成为一家专业自然教育的社会企业。
现在的燕山学堂,仍处于公益组织和社会企业的转型期,但是自然教育的理念始终贯穿组织的发展历程,也是这个组织坚信的核心理念和价值主张——成为一家专业的自然教育学校。
自然教育是什么
Q:“那自然教育是什么呢?”
A:“自然教育,旨在通过在自然中的近距离接触、观察、体验,让受教育者了解自然的运行知识,感受大自然的人文环境,从而培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连接,完成人身心灵的全完整。”
自然教育概念的最早提出产生于西方,一些专家认为自然教育的原则就是“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法则”,主张主观自然和顺应自然。其实,我国的自然教育观念自古就有,从道家的“行不言之教”“顺其自然”到儒家的“求其放心”,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道法自然、顺应天时,都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化理念。而在我国小农经济的格局里,顺应自然和祈求自然的庇佑是生存所需的基本法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敬畏自然的理念是基本的教育内容。
而在工业革命之后,机器成为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工具,城市和乡村的界限分别应运而生。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城市现代化成为主流,自然乡村被看作是低效率和原始的生活方式,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城市的日益发展中渐渐割断。
因此,自然教育成为了一项人与自然重新联系、重新沟通的教育方式,弥补城市人在冰冷的机器生活中缺失的自然纽带。
那么自然教育和我们更加熟知的环境教育有什么区别呢?环境教育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的知识、行为理念的传播,是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为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而自然教育则通过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纽带,从内心深处唤起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更加注重在教育中“人”发展的完整性,从身心源头就将人与自然联系在一起。
我国自然教育发展现状
就中西方比较,西方的自然教育起步较早。许多发达国家将环境或自然教育的课程作为学校的强制性课程。许多专门的自然教育学校已经世界知名,如夏山学校、深泉学院等。中国的自然教育在近几年才有所发展,在2014年举办的自然教育论坛之后开始为人们所熟知。
市场分析
教育是关系到我国人才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性问题,但是公立学校的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导致人的身心全面发展有所缺失。根据与燕山学堂的负责人交流,我们了解到自然教育学校所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孩子:过早的接受公立学校的评价体系,在城市中接受应试等严酷的教育方式,很早就失去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而他们的家长希望在这种应试的教育体系之外寻求一种能够唤起孩子天性的教育方式,这在理念上与自然学校不谋而合。
燕山学堂每一期的项目大约能够接纳十余个家庭参与,在营地体验、外出游学、工作坊等课程中体会自然的恩赐。而除了家庭或孩子之外,燕山学堂还接收家长、公益机构、自然教育机构等参与到相关活动中来,在北京地区属于发展最大、理念课程最完善的自然教育学校。
通过访谈燕山学堂负责人,我们了解到仅仅北京地区的自然教育机构就有几十家,许多旅行社、教育机构看到了自然游学的盈利潜力,也想要参与到这股自然教育的浪潮中。但私人企业承担自然教育项目时往往以追求盈利为目的,缺失专业自然教育理念的传播,更偏向变成一个旅游夏令营的项目。而其余专业自然教育机构的问题,是支撑课程和项目运营的资金不足。这一行业还未达到市场饱和,但需要注重项目设计时的专业性和资金支持。
产品分析
自然教育的源头可以分为两种:心法和技法,心法是指在自然教育中进行自然体验等活动对人的身心灵进行重塑,技法则是通过自然观察、自然观测等具有科学性的体验活动来了解自然的运行规律。
以燕山学堂为例,自然情意教育和简朴生活方式是自然教育的主要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燕山学堂拥有一系列的自然教育课程和活动主题,包括自然体验、自然认知、自然创作、自然疗愈、自然探索、艺术体验、食农教育、生活美学、乡土生活、传统文化、节日庆典、木工DIY。学堂的核心项目有大地系列课程、森林童乐园、种籽行者师资培育、自然疗愈、自然生活馆、燕山小店。
在课程专业性支持这方面,燕山学堂与港台地区的许多NGO有友好合作关系。例如台湾的绿色营、香港的清水老师等。这些优秀的机构在各类自然教育的分享会上为燕山学堂提供了专业的课程讲授。燕山学堂也遵循华德福的教育理念,在山水自然中为孩子搭建天性释放的舞台。
但是在产品这方面,燕山学堂需要有一定的异质性区分,将自然教育与一般的游学体验、营地教育区分开来。在自然教育领域许多观点层出不穷,但是都未完全发展成熟,关于学术理念等方面的探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其次,自然学校很容易出现马太效应,专业、成规模的机构越做越大,但是小规模刚起步的机构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存活。据负责人介绍,北京地区不成规模的自然教育学校层出不穷,许多商业机构的加入也让行业内部需要一套规范和准则来规范运营,提高教育领域的专业性水平。
资源分析
在人力资源方面,自然教育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目前没有专门的自然教育老师,对于这方面的专业性培训也十分缺失。团队机构中的运营工作,也很难吸引人才和志愿者加入。主要原因除了薪酬之外,还有地区偏僻和安全问题。另一方面,燕山学堂的志愿者紧缺,招募方式除了线上微信平台招募和熟人介绍之外,还需要拓展更多的宣传渠道,但这也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源来支撑。
在资金来源方面,燕山学堂的纯公益项目受到香港社会伙伴基金会资助,在转型之后主要依靠产品收入作为资金来源。作为一个在转型期的社会企业,如何做好项目并拿到足够的现金流支撑企业运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负责人认为,燕山学堂十分需要企业运营方面的培训。在外界合作的资源来看,燕山学堂作为北京地区自然教育的领先机构,在这方面有着充足的资源。但是和许多NGO的问题相同,燕山学堂在外部资源的合作方面,需不断提高可持续性,从而得到长期的发展。
谈及自然教育的发展前景,若水老师说:“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更多的家庭和更多人能意识到自然教育对人身心灵成长的重要性,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孩子接受自然健康的成长方式。”
自然教育在中国刚刚起步,但我相信,通过像燕山学堂这样的学校不断努力,一定会对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有所补充。
临行前,看着远去的若水老师的背影,如一个自然的孩童,投入自然目前的怀抱。
那么你,有多久没有呼吸过大山里的空气了呢?
注:本文作者为陈昭颖,授权转载自公益慈善学园(微信ID:charity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