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会服务网   |  
投诉监督热线:监察审计部 0757-29973378
佛山市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是顺德区委区政府设立的法定机构,是顺德社会治理创新枢纽和智库。
人才培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人才培养
社区经验谈 | 张佳胜:古建筑活化如何与商业利用相结合
时间:2017年12月26日   浏览次数:986   作者:顺德社会创新中心   来源:

2017年12月18日,顺德区第一批社区营造示范点拟评定名单出炉,这是顺德区开展社区营造示范点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这个成果离不开各方的大力支持,其中包括受顺德区社工委委托,由顺德区社创中心组建的专家顾问团的5位专家。他们实地走访了顺德多个社区,与一线工作人员深入交流,提供建议和意见,并根据走访时发现的普遍问题和现象举办相关专题交流会,分享见解和经验。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专题交流会里都有哪些干货吧!以下是第三篇。

下文摘自顺德区社工委监制、顺德区社创中心编印的刊物《顺德社区发展动态》(2017年10月刊),原标题是《结对咨询:五位专家为顺德社区营造支招》。


张佳胜老师


简介:广州增城古村之友协会秘书长。曾为媒体人,2014年起与众多爱好、关心古村落发展的志愿者投身增城古村落活化事业,开展项目及活动包括举办古村研学和古村发展论坛、组织村民培训学习,策划陈宗南故居修缮项目、榄雕传承中心项目、古村土酿酱油项目等。在通过挖掘古村落物质、文化产品及有价值的古建筑、古民居,将资本和智本引入古村落上有较多实践和经验。
      时间:2017年6月15日
      地点:顺德区社会创新园
      主题:古建筑活化如何与商业利用相结合


核心观点

顺德文化底蕴深厚,各村落皆有特色,如水乡文化、龙舟文化、祠堂文化、永春拳文化、粤曲文化、广绣文化、美食文化等。顺德目前非常重视文化的挖掘和梳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历史馆、文化馆,不过挖掘出来的文化资源如果无法对村落产生经济效益,反而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去管理就会成为负担。挖掘出来的文化资源需要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这样才更有可持续性。


一、走访初印象
       张佳胜老师首先分享了他走访黄连社区、龙眼村、路州村、沙边村、马东村及龙潭村时的印象和感想。黄连社区将雪圃学校旧址活化成为社区大学和社区议事厅,将澳心何氏先祠改造为读书室、文体协会活动和服务场所;龙眼村除了建有村史馆,保留有祠堂、庙宇、庵堂和“龙眼点睛”民俗活动,当地一位传统壁画和灰塑的老艺人可谓“村宝”;路州村深厚的华侨文化挖掘和利用初见成效;沙边村从将练塘何公祠活化成青年坊开始,打造“祠堂文化一条街”;马东村以独特的永春拳武术文化为核心,发展武术推广基地、特色主题旅游示范村;龙潭村则重点保育和发展龙文化,活化老旧房子成为龙文化展览馆,活化旧当铺成为龙舟文化展示馆,此外把旧骑楼改造成老人活动中心。此外,不得不提的是龙潭村的青田小组,除了有社工进驻开展历史文化保育项目,更有外来商业团队和本地基金会介入运作,把旧民居改造成为民宿。


▲龙潭村青田小组利用旧民居发展民宿


以上村(社区)的古建筑活化的对象以祠堂、庙宇、书塾等为主,改造用于文娱、康体等活动场所,以及作纪念馆、展览馆之用。有商业利用元素的往往是非古建筑,例如龙潭村青田小组利用旧民居发展民宿,马东村的旧林场改造成户外拓展基地——“杏福营地”,龙眼村的蚕丝厂变身返村大学生创意办公场所。


二、正确理解“文化+旅游”
       走访中发现不少村落的发展诉求是文化+旅游,以此带动社区硬件升级以及经济发展。张佳胜认为,文化和旅游其实可以分开,因为并不是所有村落都适合发展旅游,也不是所有村落都有发展旅游的资本。有些村落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从村落本身的资源来看,并不足以撑起旅游业,例如古建筑保有量少,零星不成群,很难达到古村落旅游的标准。放眼国内发展古村落旅游的地区,如江浙一带,其实都有一定体量的古建筑才能支撑起旅游业;又如在增城,不少村落也往往选择异地重建,把原有的建筑整片地保留下来。因此,在规划发展方向之前,需要明确自身的资源,找准重心,突出长处规避短板。
       顺德的短板是古建筑不成群,但长处是文化底蕴深厚,各村落各有特色,如水乡文化、龙舟文化、点睛仪式、龙母文化、永春拳文化、粤曲文化、广绣文化、美食文化等等,都可以大做文章。各地的村(居)委会和进驻社会组织很重视文化的挖掘和梳理,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获得了资金建设历史馆、文化馆,但是挖掘出来的文化资源无法对村落产生经济效益,反而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去挖掘、梳理及管理。这些挖掘出来的文化资源需要对村的商业发展产生实实在在的收益,例如通过现代的创意和设计,把文化产品化,通过产品辅助旅游业。目前有部分村落已经有这样的产品雏形,但是暂时没有深入思考如何去销售及商业运作,如黄连的广绣作品,沙边草木染制文化衫、马东的永春拳公仔……开发文创产品需考虑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当地特色、价格、便携性、包装设计也都是影响产品销量的原因。同时推出的产品需要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和换代,以适应市场变化。


▲黄连广绣坊牌匾


张佳胜最后讲解了他对文化+旅游的理解:不管古建筑活化是公益用途还是商业用途,建筑本身只是空间的载体,文化才是当中的主体内容。失去文化的建筑是死的,摆在那里就只是摆在那里了;有了文化建筑才能鲜活起来。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是其中的灵魂。而如何去挖掘人、挖掘社区领袖恰是社区营造的重要工作。张佳胜表示他认同走访时听到的一句话“社区营造有三个阶段,为社区做、与社区做、由社区做”,到达第三个阶段即使没有社工也可以继续如常运转。目前有不少机构大谈特谈文化保育的工作,张佳胜认为,更重要是营造社区的人情。古代熟人社会邻里之间情谊深厚,通过宗族纽带相互维系,但经过时代的发展,邻里情、熟人社会在当今社会已经逐渐消亡。在谈社区文化保育前,更应该先谈社区人情的维系,再以人情带动文化发展。


▲张佳胜老师的交流会现场 


三、增城的实践
       (一)夏街村:南粤古驿道变身众创空间
       增城区夏街村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内的迎恩街是区内仅存且保存完好的一条古驿道,古时官员赴任增城必经此道,且必须步行。迎恩街两旁有数座规模较大的祠堂和众多风格完整的古民居。夏街村世代以耕读传家,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至近代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开始转业工商,并出了大的商业领袖。其中的古民居也因为难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数量锐减,并处在不断被拆除中。
       增城古村之友协会发起创立南粤古驿道·夏街众创空间,旨在依托于夏街村迎恩街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现存的丰富古村落资源(包括古建筑、风俗、传统工艺等),发掘并吸引更多对古村保护与发展感兴趣的社会创客,或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扬的手工艺人的进驻。进行统一规范的筹划与管理,对接政府资源,开展线上和线下渠道募集资金,让更多的创客和手工艺项目得到落地与发展,也让古村落在当代重新焕发生命力。
       (二)榄雕文化展览馆:传统工艺与古建筑同时活化
       榄雕是增城申请的唯一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工艺美术,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增城榄雕就成为朝廷贡品。在上世纪六、七十代增城榄雕也因受外国客商的青睐,榄雕作品一度远销海外。80年代因经济转型,榄雕工艺开始日渐消失衰落,到现在增城懂得榄雕技艺的仅有寥寥数人。
       黎贺榛故居为清朝晚期建筑,是增城夏街村保存较为完好、本地古代建筑的代表。故居由黎贺榛后人捐与夏街村,改建重修为广州榄雕传承基地——榄人榄园,作为榄雕技艺传承与榄雕文化弘扬的承载地,通过在场馆内讲学、传艺,不断培育新人,为增城榄雕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此外,还将免费对公众开放,通过展览展示,进一步宣传增城榄雕工艺与文化,促进大众对榄雕的认识,弘扬榄雕文化,实现古建筑与传统工艺同时复兴。


▲增城榄雕手艺人周汉军雕的增城民间传说名人何仙姑


(三)大坝农业服务业(民宿)专业合作社:发展精品民宿带动社区发展
       大坝农业服务业(民宿)专业合作社是由村民发起成立的,80%成员来自村民,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稳定地让闲置资产流动并产生价值,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发展都市农业、乡村旅游业、精品民宿,让村民从闲置资产中获得稳定收益。合作社还带动了大坝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如修缮祠堂书斋,解决困难家庭小孩上学问题,向中老年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及保障。

       注:本文根据2017年6月15日张佳胜老师的“古建筑活化如何与商业利用相结合”交流会整理,未经专家最终确认,如需引用或转载请与专家本人联系。

Copyright © 2013-2020 顺德社会创新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38675号-5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279号
网站地图